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拟南芥ADF5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及凝溶胶蛋白超家族G3区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写表第8-14页
第一部分 拟南芥ADF5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研究第14-68页
    一 文献综述第14-30页
        1.1 AB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4-19页
            1.1.1 ABA受体PYR/PYL/RCAR的简介第15-16页
            1.1.2 ABA信号的磷酸化调控作用第16-17页
            1.1.3 ABA信号的转录调控第17-19页
            1.1.4 ABA调控植物抗旱的机制第19页
        1.2 ABA调控气孔关闭应对干旱胁迫的机制第19-23页
            1.2.1 植物气孔的结构和功能第19-20页
            1.2.2 离子通道调节气孔开闭的机制第20-22页
            1.2.3 转录因子介导气孔开闭的机制第22-23页
        1.3 植物微丝骨架的功能第23-28页
            1.3.1 微丝骨架的结构和作用第23-25页
            1.3.2 微丝骨架调节气孔开闭的机制第25-26页
            1.3.3 植物微丝解聚因子(ADF)的功能第26-28页
        1.4 ADF5功能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9-30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30-40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1.1 动植物材料第30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30页
            2.1.3 药品和试剂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2.1 拟南芥组织总RNA提取第31页
            2.2.2 反转录第31页
            2.2.3 DNA提取第31页
            2.2.4 载体构建相关第31页
            2.2.5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第31页
            2.2.6 DNA片段回收第31页
            2.2.7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第31页
            2.2.8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质粒转化第31页
            2.2.9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31页
            2.2.10 构建的重组质粒的鉴定第31-32页
            2.2.11 植物总蛋白提取第32页
            2.2.12 Westernbloting第32页
            2.2.1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第32-35页
            2.2.14 转录激活分析第35页
            2.2.15 酵母单杂交分析第35-36页
            2.2.16 离体叶片失水分析第36页
            2.2.17 干旱分析第36页
            2.2.18 ABA诱导处理第36页
            2.2.19 气孔开度分析第36页
            2.2.20 离子渗透率测定第36-37页
            2.2.21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7页
            2.2.22 保卫细胞内微丝骨架观察第37页
            2.2.23 图像和数据处理第37页
        2.3 实验中所用的引物信息第37-40页
    三 结果与讨论第40-68页
        3.1 ADF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1页
        3.2 ADF5的表达受到ABA诱导第41页
        3.3 adf5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和子叶绿化过程中对外源ABA不敏感第41-43页
        3.4 ADF9不参与ABA调控的种子萌发和子叶绿化第43-45页
        3.5 adf5突变体气孔的闭合对ABA不敏感第45-47页
        3.6 adf5突变体体外失水更快第47-48页
        3.7 adf5突变体对干旱更加敏感第48-51页
        3.8 ADF5受到干旱诱导上调表达,adf5突变体在干旱诱导时气孔不能正常关闭第51-52页
        3.9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比较第52-53页
        3.10 ADF5通过影响保卫细胞内微丝排布的转换来调控气孔的闭合第53-55页
        3.11 ADF5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第55-56页
        3.12 转录因子DPBF3调控ADF5的表达第56-58页
        3.13 酵母单杂交证明DPBF3可以与ADF5启动子结合第58-59页
        3.14 转录激活分析证明DPBF3可以激活ADF5启动子的活性第59-60页
        3.1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分析第60-62页
        3.16 dpbf3突变体表型分析第62-64页
        3.17 讨论与展望第64-67页
            3.17.1 拟南芥ADFs分化出特异的第三亚家族,且内部还发生功能分化第64-65页
            3.17.2 在保卫细胞内是否还存在其它成束蛋白与ADF5形成功能冗余第65-66页
            3.17.3 DPBF3功能冗余性分析及其它可能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ADF5的表达第66页
            3.17.4 ADF5介导的种子萌发和气孔闭合是否还受到其它调控第66-67页
            3.17.5 干旱诱导ADF5上调表达的可能机制分析第67页
        3.18 结论第67-68页
第二部分 凝溶胶蛋白超家族G3区的功能研究第68-96页
    一 文献综述第68-73页
        1.1 Villin/gelsolin/fragmin超家族的简介第68页
        1.2 植物中Villin/gelsolin/fragmin超家族蛋白的研究第68-69页
        1.3 Villin/gelsolin/fragmin超家族各Gdomain的功能研究第69-71页
        1.4 G3区功能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1-72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72-73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73-78页
        2.1 实验材料第73页
            2.1.1 载体和菌株第73页
            2.1.2 药品和试剂第73页
        2.2 实验方法第73-77页
            2.2.1 RNA提取及反转录第73页
            2.2.2 载体构建相关第73页
            2.2.3 重组蛋白的纯化第73页
            2.2.4 丙酮粉制备第73页
            2.2.5 肌动蛋白纯化第73-74页
            2.2.6 肌动蛋白pyrene标记第74-75页
            2.2.7 profilin的纯化第75页
            2.2.8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75页
            2.2.9 肌动蛋白的聚合第75页
            2.2.10 临界浓度测定第75页
            2.2.11 高速共沉淀第75-76页
            2.2.12 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微丝第76页
            2.2.13 微丝稀释解聚第76页
            2.2.14 微丝延伸测定第76页
            2.2.15 肌动蛋白成核分析第76-77页
            2.2.16 微丝剪切分析第77页
            2.2.17 图像和数据处理第77页
        2.3 实验中所用的引物信息第77-78页
    三 结果与讨论第78-96页
        3.1 ABP135_(G1-G3)和ABP29截短蛋白的制备第78-79页
        3.2高速共沉淀证明高浓度Ca~(2+)条件下,ABP135_(G1-G3)的微丝剪切/解聚活性明显强于ABP29第79-81页
        3.3荧光显微观察证明高浓度Ca~(2+)条件下,ABP135_(G1-G3)的微丝剪切/解聚活性明显强于ABP29第81-82页
        3.4 微丝剪切分析证明ABP135_(G1-G3)具有微丝剪切活性第82-83页
        3.5 在高浓度Ca~(2+)条件下,ABP135_(G1-G3)比ABP29具有更强的肌动蛋白成核能力第83-85页
        3.6在低浓度Ca~(2+)条件下,ABP29封闭微丝正端能力强于ABP135_(G1-G3)第85-87页
        3.7 ABP135_(G1-G3)促进稀释介导的微丝解聚第87-89页
        3.8 稀释解聚过程中,ABP29稳定微丝抑制其解聚的功能分析第89-91页
        3.9 讨论与展望第91-95页
        3.10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zIPT1在雄配子中表达的分子机理及细胞分裂素调控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ADF5参与调控种子发育及其成束微丝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