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西秦岭夏河-合作早子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2 国内外金矿床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西秦岭金矿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1.4.1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2 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5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19页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页
    1.7 论文工作量第19-20页
    1.8 本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7页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1-22页
    2.2 区域地层第22-24页
    2.3 区域构造第24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4-25页
    2.5 区域矿产第25-26页
    2.6 区域构造演化第26-27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第27-33页
    3.1 矿区地质第27-30页
        3.1.1 地层第27-28页
        3.1.2 构造第28-29页
        3.1.3 岩浆岩第29-30页
    3.2 矿石特征第30-33页
        3.2.1 矿石类型第30-31页
        3.2.2 矿石组构第31页
        3.2.3 成矿阶段第31-33页
第四章 样品及实验分析方法第33-38页
    4.1 样品第33-35页
    4.2 实验分析方法第35-38页
        4.2.1 样品处理第35页
        4.2.2 实验分析方法第35-38页
第五章 早子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38-64页
    5.1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第38-40页
    5.2 黄铁矿和毒砂的电子探针分析第40-50页
    5.3 主量元素特征第50-52页
    5.4 微量元素特征第52页
    5.5 Sr-Nd同位素特征第52-53页
    5.6 锆石原位Hf同位素特征第53-54页
    5.7 黄铁矿Pb同位素特征第54页
    5.8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第54-55页
    5.9 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第55-56页
    5.10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第56-63页
    5.11 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第63-64页
第六章 早子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第64-68页
    6.1 成矿条件分析第64页
    6.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第64-65页
    6.3 成矿物质来源第65-68页
第七章 早子沟金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机制第68-82页
    7.1 早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第68页
    7.2 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成因第68-72页
    7.3 黄铁矿和毒砂的微量元素分配及黄铁矿成因第72-74页
    7.4 金的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第74-78页
    7.5 早子沟金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第78-80页
    7.6 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构造动力学演化第80-82页
第八章 结论第82-84页
    8.1 主要结论第82-83页
    8.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定义的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对降水量变化响应的差异研究
下一篇:基于糖类化合物的新型小分子肿瘤靶向配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