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第16页 |
2.1.2 养老保险待遇 | 第16页 |
2.1.3 社会养老保险精算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2.2.2 新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8-19页 |
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 第19-25页 |
3.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3.1.1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1.2 广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2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1-25页 |
3.2.1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3.2.2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3.2.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现状 | 第24-25页 |
4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5-35页 |
4.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4.1.1 制度外部因素 | 第25-26页 |
4.1.2 制度内在因素 | 第26-27页 |
4.2 江门市城乡居保养老待遇模型构建 | 第27-29页 |
4.2.1 研究对象设定 | 第27-28页 |
4.2.2 研究前提设定 | 第28页 |
4.2.3 测算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4.3 待遇水平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29-35页 |
4.3.1 敏感性分析法的运用 | 第29-30页 |
4.3.2 待遇水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测算 | 第30-33页 |
4.3.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5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第35-42页 |
5.1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形成机制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5.1.1 缴费档次缺弹性,激励效果不理想 | 第35-36页 |
5.1.2 个人缴费累积低,财政隐性压力大 | 第36-37页 |
5.1.3 基金运营效率低,基金贬值风险大 | 第37-38页 |
5.1.4 基础养老金标准低,政府补助力度小 | 第38-39页 |
5.2 江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形成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5.2.1 正常调整机制不健全 | 第39页 |
5.2.2 参保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39-40页 |
5.2.3 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0页 |
5.2.4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够 | 第40-42页 |
6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策 | 第42-45页 |
6.1 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保障养老待遇水平合理化 | 第42页 |
6.2 健全城乡居保激励机制,保障城乡居民参保全覆盖 | 第42-43页 |
6.3 优化基金运营管理能力,保障居民养老权益公平化 | 第43-44页 |
6.4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养老待遇水平均衡化 | 第44-45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