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 第11-13页 |
(一)案由 | 第11页 |
(二)案情介绍 | 第11-12页 |
(三)分歧意见 | 第12-13页 |
(四)争议焦点 | 第13页 |
二、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13-28页 |
(一)二次碾压的相关概述 | 第13-15页 |
1. 二次碾压的类型 | 第13-14页 |
2. 逃逸行为与二次碾压的关系 | 第14-15页 |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之认定 | 第15-19页 |
1. 主观方面 | 第15-18页 |
2. 客观方面 | 第18-19页 |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之认定 | 第19-23页 |
1.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争议 | 第19-20页 |
2. 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 | 第20-21页 |
3. “得不到救助”的合理理解 | 第21-22页 |
4. 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间的刑法因果关系 | 第22-23页 |
(四)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 | 第23-28页 |
1. 介入因素下因果关系诸理论述评 | 第23-25页 |
2. 客观归责理论之借鉴 | 第25-28页 |
三、案件分析与结论 | 第28-32页 |
(一)前车司机具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 第28页 |
(二)前车司机的行为与被害人被二次碾压致死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第28-30页 |
(三)前车司机不具有刑法上的逃逸行为 | 第30-32页 |
四、启示 | 第32-35页 |
(一)此类案件的基本分析思路 | 第32-33页 |
(二)此类案件的刑法定性总结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