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以宪法适用为视角 | 第14-16页 |
二、宪法原意的基本立场:从原意主义的共识性命题出发 | 第16-35页 |
(一)含义命题 | 第16-21页 |
(二)原初命题 | 第21-26页 |
(三)忠诚命题 | 第26-32页 |
(四)宪法原意方法思辨:制宪者、宪法与立法者关系重构 | 第32-35页 |
三、宪法解释与法律制定语境下的宪法原意 | 第35-49页 |
(一)宪法解释语境下的“宪法原意” | 第35-41页 |
(二)法律制定语境下的“宪法原意” | 第41-44页 |
(三)不同语境下“宪法原意”地位差异性分析 | 第44-49页 |
四、我国法律制定的困境:立法作为与立法不作为 | 第49-64页 |
(一)立法作为的困境:具体化不当 | 第49-54页 |
(二)立法不作为问题 | 第54-58页 |
(三)我国法律制定困境根源:宪法适用维度的模糊性 | 第58-64页 |
五、宪法原意规范立法的路径与功能 | 第64-75页 |
(一)法律制定困境的出路:立法余地理论 | 第64-70页 |
(二)宪法原意对立法余地的规范功能 | 第70-75页 |
六、结论:匡乱反正与方兴未艾 | 第75-79页 |
附表 | 第79-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