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论文--X射线论文

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在置换固溶体微观结构中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课题背景第15-19页
        1.1.1 固溶体的概念第15-16页
        1.1.2 固溶体分类第16-19页
    1.2 固溶体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第19-24页
        1.2.1 镍基固溶体对合金晶界脆化研究第20-22页
        1.2.2 尖晶石型固溶体离子占位研究第22-24页
    1.3 同步辐射谱学方法第24-28页
        1.3.1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谱学方法第25-26页
        1.3.2 微束荧光、衍射和吸收谱联用第26-28页
        1.3.3 小波变换第28页
    1.4 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第28-32页
        1.4.1 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束线站(BL14W1)第28-29页
        1.4.2 上海光源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光束线站(BL15U1)第29-31页
        1.4.3 上海光源X射线衍射线站(BL14B1)第31-32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2-35页
第二章 纯镍晶界固溶体诱导Te腐蚀的微观机理研究第35-53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第36-45页
        2.2.1 纯镍试样制备第36页
        2.2.2 Te薄膜制备第36-40页
        2.2.3 扩散实验及微区样品制备第40-42页
        2.2.4 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第42-45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5-51页
        2.3.1 Te腐蚀镍的晶界扩散行为第45页
        2.3.2 晶界腐蚀产物的微区结构分析第45-49页
        2.3.3 晶界腐蚀产物引起脆化机理分析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镍铬合金Te腐蚀的微观机理研究第53-79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第54-56页
        3.2.1 镍铬合金制备第54-55页
        3.2.2 Te薄膜制备第55-56页
    3.3 Te腐蚀镍铬合金界面腐蚀第56-69页
        3.3.1 界面反应产物确定第56-59页
        3.3.2 表面产物结构分析第59-65页
        3.3.3 时效时间对合金表面产物结构的影响第65-69页
    3.4 Te腐蚀镍铬合金晶内腐蚀第69-72页
        3.4.1 晶内腐蚀产物确定第69-71页
        3.4.2 晶内腐蚀产物结构研究第71-72页
    3.5 实效温度对表面形貌影响第72-74页
    3.6 实效温度对Te扩散影响第74-76页
    3.7 Cr抗晶界脆化机理分析第76-78页
    3.8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XAFS方法研究尖晶石固溶相过渡金属结构特征第79-99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83页
        4.2.1 样品制备第80-82页
        4.2.2 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第82-8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83-95页
        4.3.1 XAFS结果第83-94页
        4.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学第94-95页
    4.4 讨论第95-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3页
    5.1 本学位论文的工作总结第99-101页
    5.2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点,不足和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铀混合氧化物的XAFS和HERFD-XAS结构研究
下一篇:熔盐环境对GH3535合金高温He行为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