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研究--基于感知—沟通的分析框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8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选题背景第9-10页
        2.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6页
        1.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2.风险感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3.风险沟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4.文献评述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1.文献研究法第16页
        2.案例分析法第16-17页
    (四)本文创新第17-18页
一、相关概念内涵第18-27页
    (一)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第18-21页
        1.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概念第18-19页
        2.环境敏感设施的风险因素第19页
        3.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特点第19-21页
        4.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影响第21页
    (二)风险感知第21-24页
        1.风险感知的概念第22页
        2.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三)风险沟通第24-27页
        1.风险沟通的概念第24-25页
        2.风险沟通的功能第25页
        3.风险沟通的原则第25-27页
二、感知—沟通框架第27-32页
    (一)感知—沟通框架的解释第27页
    (二)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中风险感知分析第27-30页
        1.风险感知是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心理诱因第27-28页
        2.风险感知与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的演进第28-30页
    (三)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中风险沟通分析第30-32页
        1.风险沟通是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的重要环节第30页
        2.风险沟通在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中的作用第30-32页
三、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中风险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38页
    (一)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中风险沟通存在的问题第32-36页
        (1)风险沟通的主体问题第32-34页
        (2)风险沟通的内容问题第34页
        (3)风险沟通的渠道问题第34-35页
        (4)风险沟通的时机问题第35-36页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8页
四、完善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治理中风险沟通的对策第38-45页
    (一)强化风险沟通参与主体的职责第38-41页
        1.政府建立开放沟通模式第38-39页
        2.建立中立的专家队伍第39-40页
        3.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第40-41页
    (二)建立全过程的风险沟通机制第41-42页
        1.重在事前风险沟通第41页
        2.深入事中风险沟通第41页
        3.坚持事后风险沟通第41-42页
    (三)优化风险沟通的内容第42页
        1.风险沟通内容更具针对性第42页
        2.风险沟通内容更加通俗化第42页
    (四)健全风险沟通渠道第42-43页
        1.综合运用多种沟通渠道第43页
        2.提升风险沟通渠道的交互性第43页
        3.加强对风险沟通渠道的监管第43页
    (五)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第43-45页
五、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研究
下一篇:关于日本中年未婚者的结婚意识及性别差异的研究--以婚活网站youbride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