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管道论文

含固体颗粒多相流弯管冲蚀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冲蚀磨损理论及冲蚀模型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塑性材料冲蚀理论第15-16页
        1.2.2 脆性材料冲蚀理论第16-17页
        1.2.3 冲蚀模型第17-19页
    1.3 弯管冲蚀研究现状第19-26页
        1.3.1 气固两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液固两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3 气液固多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现状第23-2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多相流弯管冲蚀实验研究第28-49页
    2.1 实验装置第28-32页
        2.1.1 实验环道设计第28-31页
        2.1.2 实验仪表及数据采集第31页
        2.1.3 测试弯管设计第31-32页
    2.2 测试方法第32-33页
        2.2.1 冲蚀速率测试第32-33页
        2.2.2 表面观察第33页
    2.3 实验材料及环境第33-35页
    2.4 实验过程第35页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7页
        2.5.1 液固两相流冲蚀实验结果分析第35-38页
        2.5.2 分散泡状流下砂粒冲蚀实验结果分析第38-41页
        2.5.3 段塞流下砂粒冲蚀实验结果分析第41-44页
        2.5.4 环状流下砂粒冲蚀实验结果分析第44-46页
        2.5.5 多相流弯管冲蚀机理比较第46-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气固两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第49-82页
    3.1 基于CFD的冲蚀预测第49-57页
        3.1.1 流场计算第49-51页
        3.1.2 颗粒运动轨迹追踪第51-55页
        3.1.3 冲蚀速率计算第55-56页
        3.1.4 颗粒冲蚀计算流程第56-57页
    3.2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型选择第57-64页
        3.2.1 边界条件及数值算法第57-58页
        3.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第58-60页
        3.2.3 计算模型选择第60-64页
    3.3 不同因素对弯管冲蚀影响分析第64-70页
        3.3.1 管径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5-66页
        3.3.2 弯径比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6-67页
        3.3.3 弯曲角度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7页
        3.3.4 弯管导向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7-68页
        3.3.5 流速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8-69页
        3.3.6 颗粒直径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9页
        3.3.7 颗粒流量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69-70页
    3.4 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及冲蚀预测模型建立第70-73页
    3.5 颗粒运动轨迹与冲蚀形貌关系第73-76页
        3.5.1 小曲率弯管颗粒运动与冲蚀形貌关系第73-75页
        3.5.2 大曲率弯管颗粒运动与冲蚀形貌关系第75-76页
    3.6 弯管冲蚀最严重位置预测第76-80页
        3.6.1 颗粒运动轨迹与冲蚀最严重位置关系第76-78页
        3.6.2 颗粒直径对冲蚀最严重位置的影响第78-79页
        3.6.3 冲蚀最严重位置预测第79-80页
    3.7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液固两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第82-96页
    4.1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型选择第82-85页
        4.1.1 网格及计算设置第82页
        4.1.2 计算模型选择第82-85页
    4.2 不同因素对弯管冲蚀影响分析第85-91页
        4.2.1 管径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87页
        4.2.2 弯径比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87-88页
        4.2.3 管道弯曲角度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88-89页
        4.2.4 弯管导向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89页
        4.2.5 流速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89-90页
        4.2.6 颗粒直径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90-91页
        4.2.7 颗粒流量对弯管冲蚀的影响第91页
    4.3 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及冲蚀预测模型建立第91-92页
    4.4 Stokes数与冲蚀位置的关系第92-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气液固多相流弯管冲蚀研究第96-143页
    5.1 管道中的流型及工况位置第96-97页
        5.1.1 流型划分第96-97页
        5.1.2 计算工况在流型图中位置第97页
    5.2 多相流冲蚀预测方法第97-99页
    5.3 冲蚀模型选择第99页
    5.4 分散泡状流下颗粒冲蚀研究第99-108页
        5.4.1 分散泡状流形成机理第99-100页
        5.4.2 计算工况第100页
        5.4.3 分散泡状流下颗粒冲蚀简化计算方法第100-101页
        5.4.4 基于VOF和DPM模型的瞬态冲蚀分析第101-108页
    5.5 段塞流/乳沫状流下颗粒冲蚀研究第108-121页
        5.5.1 段塞流模型基本方程第108-110页
        5.5.2 计算工况第110-111页
        5.5.3 段塞流/乳沫状流下颗粒冲蚀简化计算方法第111-116页
        5.5.4 基于VOF和 DPM模型的瞬态冲蚀分析第116-121页
    5.6 环状流下颗粒冲蚀研究第121-139页
        5.6.1 环状流模型基本方程第121-122页
        5.6.2 环状流中固体颗粒分布第122-123页
        5.6.3 计算工况第123-124页
        5.6.4 环状流下颗粒冲蚀简化计算方法第124-132页
        5.6.5 基于Multi-Fluid VOF和DPM模型的瞬态冲蚀分析第132-139页
    5.7 不同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第139-141页
    5.8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结论第143-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7页
附录第157-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作者简介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道压裂用自聚性支撑剂研究
下一篇:驱油两亲聚合物性能调控方法及增效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