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手性药物合成的意义 | 第15页 |
|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 ·药物对映体拆分法 | 第15-16页 |
| ·手性源合成法 | 第16-17页 |
| ·潜手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法 | 第17页 |
| ·生物法合成手性药物 | 第17-18页 |
| ·微生物转化 | 第18-23页 |
| ·微生物转化研究概况 | 第18页 |
| ·微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 | 第18-20页 |
| ·微生物转化的主要方法 | 第20-22页 |
| ·影响微生物转化反应的因素 | 第22-23页 |
| ·微生物法不对称还原羰基化合物制备手性醇 | 第23-25页 |
| ·微生物法不对称还原羰基化合物制备手性醇的特点 | 第23-24页 |
| ·反应机理 | 第24-25页 |
|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 第25-26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 第25-26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 第26页 |
| ·膜生物反应器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S)-(-)-β羟基苯丙酸乙酯简介 | 第26-27页 |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法还原β-基苯丙酸乙酯制备(S)-(-)-β羟基苯丙酸乙酯 | 第29-40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菌种 | 第29页 |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 ·菌体培养 | 第30页 |
| ·还原反应 | 第30页 |
| ·底物与产物的检测 | 第30-32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菌种筛选 | 第32-33页 |
| ·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 值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预热处理酵母细胞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还原反应体系初始pH 值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5页 |
| ·转化温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反应时间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6页 |
| ·底物浓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生物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辅助底物的种类及添加量对还原转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从微生物转化液中分离纯化(S)-(-)-β羟基苯丙酸乙酯 | 第40-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40页 |
| ·试剂 | 第40页 |
| ·仪器 | 第40页 |
| ·菌体培养 | 第40-41页 |
| ·还原反应 | 第41页 |
| ·产物粗品提取 | 第41页 |
| ·薄板层析 | 第41页 |
| ·柱层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S)-(-)-β羟基苯丙酸乙酯的粗提 | 第41-42页 |
| ·展开剂的选择 | 第42-43页 |
| ·展开剂的配比选择 | 第43-44页 |
| ·上样量对产物纯度的影响 | 第44页 |
| ·流动相流速对产物纯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硅胶柱径高比对产物纯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法还原β-基苯丙酸乙酯制备(S)-(-)-β羟基苯丙酸乙酯的分批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7-63页 |
| ·分批培养转化法 | 第47页 |
| ·反应机理 | 第47-48页 |
| ·模型的推导 | 第48-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5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3页 |
| ·菌体培养 | 第53页 |
| ·还原反应 | 第53页 |
| ·分析方法 | 第53-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 ·以葡萄糖为辅助底物时,参与还原反应的辅酶种类与含量 | 第57-58页 |
| ·从实验数据模型拟合参数 | 第58-59页 |
| ·实验数据与模型数据的比较 | 第59-61页 |
| ·NADPH 及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微生物法还原β-基苯丙酸乙酯制备(S)-(-)-β羟基苯丙酸乙酯的连续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3-73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63页 |
| ·试剂 | 第63页 |
| ·仪器 | 第63页 |
| ·菌体培养 | 第63页 |
| ·连续转化反应 | 第63-64页 |
| ·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 ·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 ·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的选择 | 第65-66页 |
| ·膜通量的衰减 | 第66-67页 |
| ·生物量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细胞与底物质量浓度比(c_(e0)/c_(50))对反应器生产能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平均停留时间对反应器生产能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最佳工艺的确定 | 第70页 |
| ·连续反应与分批反应产物产量的比较 | 第70页 |
| ·动力学常数与反应器参数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1 结论 | 第73-74页 |
| 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