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研究总结及启示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综述 | 第23-35页 |
2.1 PPP模式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1.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23页 |
2.1.2 PPP模式的特点 | 第23-24页 |
2.1.3 PPP模式的分类及典型组织模式 | 第24-26页 |
2.2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适用性分析 | 第26-29页 |
2.2.1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的理论支撑 | 第26-28页 |
2.2.2 PPP模式应用到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 PPP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第29-32页 |
2.3.1 PPP项目风险特点 | 第29页 |
2.3.2 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第29-30页 |
2.3.3 PPP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2.4 理论综述对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评价的启示 | 第32-35页 |
第3章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35-53页 |
3.1 传统村落保护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 第35-42页 |
3.1.1 宏村、西递村、张谷英村案例介绍 | 第35-38页 |
3.1.2 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8-41页 |
3.1.3 案例分析的启示 | 第41-42页 |
3.2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运作方式 | 第42-48页 |
3.2.1 新建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运作方式 | 第44-45页 |
3.2.2 存量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的运作方式 | 第45-48页 |
3.3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8-51页 |
3.3.1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第48页 |
3.3.2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清单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 第53-72页 |
4.1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53-58页 |
4.1.1 指标构建的原则 | 第53-54页 |
4.1.2 项目不同状态下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54-57页 |
4.1.3 项目不同状态下风险评价指标差异性分析 | 第57-58页 |
4.2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58-61页 |
4.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初始权重 | 第58-60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页 |
4.2.3 熵权法改进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61-71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61-63页 |
4.3.2 A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评价 | 第63-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 第72-76页 |
5.1 设计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与绩效考核机制 | 第72-73页 |
5.2 吸纳多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 | 第73-74页 |
5.3 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存量项目转化为PPP项目 | 第74-76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