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表面超疏水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聚合物表面超疏水改性 | 第10-18页 |
·高分子材料表面疏水改性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超疏水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2-18页 |
·聚合物表面光接枝改性 | 第18-25页 |
·表面光接枝聚合机理 | 第18-20页 |
·光接枝改性方法 | 第20-21页 |
·表面光接枝的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制备不锈钢模板的研究 | 第25-30页 |
·不锈钢表面腐蚀的分类 | 第26页 |
·化学腐蚀的研究 | 第26-28页 |
·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 | 第28-30页 |
·疏水性研究的应用前景 | 第30-3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第二章 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构造超疏水表面 | 第39-60页 |
·前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主要原料 | 第39-40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40页 |
·自制紫外光反应器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等离子体处理对接枝的影响 | 第43-47页 |
·聚丙烯表面溶胀对接枝的影响 | 第47-48页 |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的影响 | 第48-49页 |
·单体浓度对接枝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的影响 | 第50-5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疏水性能研究 | 第52-54页 |
·SEM 及EDS 分析 | 第54-55页 |
·DSC 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第三章 模板挤压法制备聚丙烯超疏水表面 | 第60-69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61页 |
·不锈钢模板的制备 | 第61-62页 |
·模板挤压法制备聚丙烯粗糙表面 | 第62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蚀刻工艺对不锈钢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2-65页 |
·蚀刻工艺对聚丙烯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65-66页 |
·聚丙烯表面形貌的SEM 表征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粗糙表面接枝含氟丙烯酸酯构造超疏水结构 | 第69-76页 |
·前言 | 第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主要原料 | 第69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69-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PP 表面SEM 表征 | 第71-73页 |
·PP 表面XPS 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创新点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