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2.1 园林植物 | 第12页 |
1.2.2 盐碱植物 | 第12页 |
1.2.3 植物群落 | 第12-13页 |
1.2.4 植物配置相关概念 | 第13页 |
1.3 滨海植物造景发展研究 | 第13-15页 |
1.4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1 国外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1.5.1 国外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2 国内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 华南地区园林植物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5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19页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4 调查样地的选择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 第25-43页 |
3.1 博物馆展览休闲区造景特色分析 | 第25-31页 |
3.1.1 调研区概况 | 第25页 |
3.1.2 植物种类组成 | 第25-26页 |
3.1.3 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 第26-30页 |
3.1.4 植物造景优劣分析 | 第30-31页 |
3.2 滨海主题酒店区造景特色分析 | 第31-36页 |
3.2.1 调研区概况 | 第31页 |
3.2.2 植物种类组成 | 第31-32页 |
3.2.3 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 第32-35页 |
3.2.4 植物造景优劣分析 | 第35-36页 |
3.3 高尔夫体育公园造景特色分析 | 第36-43页 |
3.3.1 调研区概况 | 第36-37页 |
3.3.2 植物种类组成 | 第37-38页 |
3.3.3 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 第38-41页 |
3.3.4 植物造景优劣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 第43-56页 |
4.1 AHP法评价结果 | 第43-47页 |
4.1.1 博物馆展览休闲区景观单元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4.1.2 滨海主题酒店区景观单元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4.1.3 高尔夫体育公园区景观单元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4.2 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 | 第47-51页 |
4.2.1 博物馆展览休闲区 | 第47-48页 |
4.2.2 滨海主题酒店区 | 第48-49页 |
4.2.3 高尔夫体育公园区 | 第49-51页 |
4.3 Kendall’sW协和系数检验结果 | 第51-53页 |
4.4 景观单元案例分析 | 第53-56页 |
4.4.1 博物馆展览休闲区景观单元案例分析 | 第53-54页 |
4.4.2 滨海主题酒店区景观单元案例分析 | 第54-55页 |
4.4.3 高尔夫体育公园区景观单元案例分析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61页 |
5.1 结论 | 第56-58页 |
5.1.1 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 | 第56页 |
5.1.2 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 第56-58页 |
5.1.3 海陵岛滨海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 第58页 |
5.2 讨论 | 第58-59页 |
5.3 展望 | 第59-61页 |
5.3.1 园林植物造景展望 | 第59-60页 |
5.3.2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A 博物馆展览休闲区植物信息统计表 | 第67-70页 |
附录B 滨海主题酒店区植物信息统计表 | 第70-73页 |
附录C 高尔夫体育公园区植物信息统计表 | 第73-76页 |
附录D 海陵岛西部旅游度假区植物信息统计表 | 第76-81页 |
附录E 景观单元照片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