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P2P网络借贷产生动因的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三、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方法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文献总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及信用评级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 | 第26-33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概述 | 第26-27页 |
二、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 | 第27-29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规模 | 第29-33页 |
第二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评级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第33页 |
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实验室 | 第33页 |
三、网贷之家 | 第33-34页 |
四、网贷天眼 | 第3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 | 第35-52页 |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35-38页 |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5页 |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指标的确定 | 第38-43页 |
一、评级指标选取原则 | 第38-39页 |
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建立信用评级模型 | 第43-48页 |
一、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43-45页 |
二、计算单层次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5-46页 |
三、计算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6-48页 |
第四节 各项指标分数的确定 | 第48-50页 |
一、定量指标分数的计算 | 第48-50页 |
二、定性指标分数的计算 | 第50页 |
第五节 信用评级结果的检验方法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52-64页 |
第一节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52-56页 |
第二节 计算P2P平台的信用评级得分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确定选取平台的信用等级 | 第58-60页 |
第四节 评级结果的验证分析 | 第60-6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一、数据选取存在诸多不足 | 第65-66页 |
二、时间段选取有限 | 第66页 |
三、选取的平台样本较少 | 第66页 |
四、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 第66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