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1-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 | 第13页 |
1.2.4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5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5-20页 |
1.3.1 层状LiMO_2(M为Co,Ni,Mn)正极材料 | 第16-18页 |
1.3.2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 | 第18-19页 |
1.3.3 橄榄石型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19-20页 |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30页 |
1.4.1 嵌入反应负极材料 | 第21-22页 |
1.4.2 合金化反应负极材料 | 第22-23页 |
1.4.3 转化反应负极材料 | 第23-25页 |
1.4.4 过渡金属硫化物FeS_2、FeS负极材料 | 第25-30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30-33页 |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页 |
1.5.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器材及其表征 | 第33-37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3-34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34-35页 |
2.2.1 材料的结构表征(X射线衍射仪) | 第34页 |
2.2.2 材料的形貌表征(SEM) | 第34-35页 |
2.2.3 材料的元素分析(XPS) | 第35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2.3.1 电池的组装 | 第35页 |
2.3.2 电池的测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沉淀法制备FeS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52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3.3 样品的表征 | 第38-42页 |
3.3.1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38-41页 |
3.3.2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41-42页 |
3.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42-50页 |
3.4.1 充放电测试 | 第42-44页 |
3.4.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4-45页 |
3.4.3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45-46页 |
3.4.4 倍率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3.4.5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FeS_2高温转化法制备FeS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样品的制备 | 第53页 |
4.2.1 FeS_2样品的制备 | 第53页 |
4.2.2 FeS样品的制备 | 第53页 |
4.3 样品的表征 | 第53-58页 |
4.3.1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53-55页 |
4.3.2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55-58页 |
4.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2页 |
4.4.1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58-60页 |
4.4.2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4.3 倍率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