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2.1 社会化标注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2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个性化推荐和聚类 | 第17-20页 |
1.2.3 超网络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2.4 基于超网络的社会化标签研究 | 第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2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第27-37页 |
2.1 网络科学与超网络 | 第27-30页 |
2.1.1 网络科学及其发展 | 第27-28页 |
2.1.2 超网络的超图表示 | 第28-30页 |
2.2 基于标签共现网络局部信息的标签相似性指标 | 第30-33页 |
2.2.1 基于共同邻居的标签相似性指标 | 第31-32页 |
2.2.2 偏好连接相似性 | 第32-33页 |
2.2.3 局部朴素贝叶斯模型 | 第33页 |
2.3 基于网络节点相似的谱聚类 | 第33-36页 |
2.3.1 谱聚类算法概述 | 第33-34页 |
2.3.2 谱聚类算法 | 第34-35页 |
2.3.3 谱聚类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社会化标注的标签超网络构建 | 第37-47页 |
3.1 社会化标注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3.1.1 社会化标注概述 | 第37-38页 |
3.1.2 社会化标注系统定义 | 第38-39页 |
3.1.3 社会化标注中的三元关系 | 第39页 |
3.2 社会化标注的标签共现网络构建 | 第39-41页 |
3.3 社会化标注的标签超网络 | 第41-44页 |
3.3.1 社会化标注系统的超网络构建 | 第41-42页 |
3.3.2 标签超网络与标签共现网络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3.4 社会化标签超网络的存储与实现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基于超网络中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设计 | 第47-65页 |
4.1 基于超网络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47-52页 |
4.1.1 邻近联系法则原理 | 第47-48页 |
4.1.2 三元闭包原理 | 第48-51页 |
4.1.3 基于邻近联系法则与三元闭包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设计原理 | 第51-52页 |
4.2 基于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 | 第52-56页 |
4.2.1 基于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构建原理 | 第52-53页 |
4.2.2 基于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设计 | 第53-54页 |
4.2.3 基于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实例 | 第54-56页 |
4.2.4 基于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实现 | 第56页 |
4.3 基于超边共节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 | 第56-61页 |
4.3.1 基于超边共节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构建原理 | 第56-58页 |
4.3.2 基于超边共节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设计 | 第58-59页 |
4.3.3 基于超边共节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实例 | 第59-60页 |
4.3.4 基于超边共节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实现 | 第60-61页 |
4.4 基于超网络中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混合指标 | 第61-64页 |
4.4.1 基于超网络中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混合指标构建 | 第61-63页 |
4.4.2 基于超网络中的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混合指标实现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实证研究 | 第65-77页 |
5.1 数据集来源与基本统计 | 第65-66页 |
5.2 实验方法设计 | 第66-69页 |
5.2.1 实验目的 | 第66-67页 |
5.2.2 实验流程 | 第67-68页 |
5.2.3 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5.2.4 评价指标 | 第69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5.3.1 基于超网络中同超边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评估 | 第69-71页 |
5.3.2 基于超网络中共现关系的标签相似性指标评估 | 第71-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