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马家河开发区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概况 | 第8-10页 |
1.1 地理位置 | 第8-9页 |
1.2 勘探开发现状 | 第9页 |
1.3 区域地质简述 | 第9-10页 |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 第10-46页 |
2.1 油层组对比及小层划分 | 第10-16页 |
2.1.1 划分标志层确定 | 第10-12页 |
2.1.2 长4+5、长6油层组划分对比 | 第12-14页 |
2.1.3 延长组地层特征 | 第14-16页 |
2.1.4 油田构造及圈闭特征 | 第16页 |
2.2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 第16-20页 |
2.2.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16-19页 |
2.2.2 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 第19-20页 |
2.3 储层特征及评价 | 第20-32页 |
2.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0-22页 |
2.3.2 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 | 第22-23页 |
2.3.3 储层物性 | 第23-25页 |
2.3.4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 第25-28页 |
2.3.5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 第28-32页 |
2.4 储层渗流特征研究 | 第32-34页 |
2.5 油藏温压系统 | 第34页 |
2.6 油藏类型 | 第34-46页 |
2.6.1 原油性质 | 第34-35页 |
2.6.2 油藏控制因素 | 第35页 |
2.6.3 圈闭及油藏类型 | 第35页 |
2.6.4 油藏产能特点 | 第35-36页 |
2.6.5 储量计算 | 第36-39页 |
2.6.6 粘土矿物特征与敏感性试验 | 第39-46页 |
第三章 动态分析及油藏工程论证 | 第46-83页 |
3.1 油藏开发现状分析及采收率标定 | 第46-65页 |
3.1.1 油藏开发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3.1.2 重点井组试注特征 | 第48-54页 |
3.1.3 储层渗流特征研究 | 第54-59页 |
3.1.4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59-61页 |
3.1.5 采收率标定 | 第61-65页 |
3.2 合理划分开发层系研究 | 第65-67页 |
3.2.1 开发原则 | 第65-66页 |
3.2.2 开发层系划分 | 第66-67页 |
3.3 水驱可行性研究 | 第67-71页 |
3.3.1 注水地质条件分析 | 第67页 |
3.3.2 水驱可行性研究 | 第67-71页 |
3.4 井网适应性及注水部署 | 第71-83页 |
3.4.1. 菱形反九点和矩形井网开发实践分析 | 第71-73页 |
3.4.2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 | 第73-76页 |
3.4.3 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 第76-79页 |
3.4.4 压力系统 | 第79-81页 |
3.4.5 合理注采比研究 | 第81-82页 |
3.4.6 米采油指数计算单井产能 | 第82-83页 |
第四章 注水工艺设计 | 第83-89页 |
4.1 水源选择 | 第83页 |
4.2 破裂压力与注水压力设计 | 第83-85页 |
4.2.1 破裂压力梯度 | 第83-84页 |
4.2.2 注水压力设计 | 第84-85页 |
4.3 注水井吸水能力预测 | 第85页 |
4.4 单井配注量设计 | 第85-86页 |
4.4.1 米吸水指数 | 第85页 |
4.4.2 单井最大注水量 | 第85-86页 |
4.4.3 注水量计算 | 第86页 |
4.4.4 注水井单井日配注量选择 | 第86页 |
4.5 注水井投(转)注措施 | 第86-87页 |
4.5.1 注水井投转注原则及方法 | 第86-87页 |
4.5.2注水井口及注水方式选择 | 第87页 |
4.5.3 注水管柱设计 | 第87页 |
4.6 注水井日常管理要求 | 第87-89页 |
4.6.1 资料录取规定 | 第87页 |
4.6.2 资料跟踪分析制度 | 第87页 |
4.6.3 注水井洗井制度 | 第87页 |
4.6.4 作业跟踪监督制度 | 第87-88页 |
4.6.5 测试跟踪分析制度 | 第88页 |
4.6.6 水质监控制度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推荐方案及方案实施要求 | 第89-99页 |
5.1 方案部署原则 | 第89页 |
5.2 开发技术政策 | 第89-90页 |
5.2.1 井网系统 | 第89-90页 |
5.2.2 井网形式的选择 | 第90页 |
5.3 方案部署 | 第90-95页 |
5.3.1 渗流类型及油井见效程度 | 第92页 |
5.3.2 水驱效果与最终采收率 | 第92-93页 |
5.3.3 增油量及综合含水 | 第93-95页 |
5.4 方案的实施要求 | 第95-96页 |
5.4.1 注水井投注 | 第95页 |
5.4.2 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95-96页 |
5.5 油藏动态监测 | 第96-98页 |
5.5.1 监测原则 | 第96页 |
5.5.2 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 | 第96-97页 |
5.5.3 注水井吸水剖面的监测 | 第97页 |
5.5.4 流体性质监测 | 第97-98页 |
5.5.5 动态分析技术要求 | 第98页 |
5.6 监测要求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