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北传统住宅通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鄂东北地区传统民居通风技术概述 | 第19-44页 |
2.1 鄂东北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 第19-24页 |
2.1.1 鄂东北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2.1.2 鄂东北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3 鄂东北气候特性 | 第20-24页 |
2.2 鄂东北民居形态的气候适应性 | 第24-33页 |
2.2.1 鄂东北传统民居选址 | 第24-27页 |
2.2.2 传统民居形态适应性 | 第27页 |
2.2.3 鄂东北传统民居形态 | 第27-33页 |
2.3 鄂东北民居中自然通风的重要性 | 第33-40页 |
2.3.1 自然通风概述 | 第33-35页 |
2.3.2 居住建筑通风的效用 | 第35页 |
2.3.3 鄂东北传统通风体系分析 | 第35-40页 |
2.4 其他影响热环境的因素 | 第40-43页 |
2.4.1 水塘和绿化 | 第40-41页 |
2.4.2 建筑材料 | 第41-42页 |
2.4.3 窗的漏风效应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鄂东北典型通风体系风环境实测研究 | 第44-53页 |
3.1 鄂东北实测地点概述 | 第44-45页 |
3.2 测量准备 | 第45-48页 |
3.2.1 测量内容 | 第45-47页 |
3.2.2 实测仪器及测点分布 | 第47-48页 |
3.3 实测结果综合分析 | 第48-51页 |
3.3.1 测量方案与结果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53-67页 |
4.1 模拟软件Fluent简介 | 第53-56页 |
4.1.1 软件主要特点 | 第54页 |
4.1.2 模拟的基本过程 | 第54-55页 |
4.1.3 风环境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4.2 模拟参数设置 | 第56-62页 |
4.2.1 模拟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4.2.2 模拟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4.2.3 模拟边界条件与数字模型 | 第58-62页 |
4.3 数值模拟检验 | 第62-65页 |
4.3.1 夏季南向来风情况下风环境 | 第62-64页 |
4.3.2 实测结果对比验证 | 第64-65页 |
4.4 误差和局限性 | 第65-66页 |
4.4.1 测量的误差 | 第65-66页 |
4.4.2 实验的局限性 | 第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鄂东北通风单体构件风环境研究 | 第67-91页 |
5.1 不同弯水朝向对室内外风环境的影响 | 第68-72页 |
5.1.1 考察重点 | 第68页 |
5.1.2 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5.1.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1.4 弯水朝向分析总结 | 第71-72页 |
5.2 不同冷巷高宽比对室内外风环境的影响 | 第72-76页 |
5.2.1 考察重点 | 第72页 |
5.2.2 实验设计 | 第72-73页 |
5.2.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2.4 冷巷高宽比分析总结 | 第75-76页 |
5.3 不同槽门大小对室内外风环境的影响 | 第76-82页 |
5.3.1 考察重点 | 第76页 |
5.3.2 实验设计 | 第76-77页 |
5.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5.3.4 槽门尺寸分析总结 | 第81-82页 |
5.4 有无天斗对风环境的影响 | 第82-84页 |
5.4.1 考察重点 | 第82页 |
5.4.2 实验设计 | 第82页 |
5.4.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5.4.4 天井天斗分析总结 | 第83-84页 |
5.5 鄂东北传统住宅单体优化设计 | 第84-90页 |
5.5.1 弯水住宅优化 | 第84-87页 |
5.5.2 优化总结 | 第87页 |
5.5.3 槽门住宅优化 | 第87-89页 |
5.5.4 优化总结 | 第89-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6.1 研究结论与设计建议 | 第91-93页 |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