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提出问题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概述 | 第14-21页 |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及诉讼功能 | 第14-16页 |
1.司法鉴定的概念 | 第14-15页 |
2.司法鉴定的诉讼功能 | 第15-16页 |
(二)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涵义 | 第16-21页 |
1.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概念 | 第16页 |
2.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的概念 | 第16-18页 |
3.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的属性 | 第18-19页 |
4.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9-21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考察 | 第21-31页 |
(一)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立法演进与理论反思 | 第21-24页 |
1.《证据规定》实施前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回顾 | 第21-22页 |
2.《证据规定》实施后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发展 | 第22-23页 |
3.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理论反思 | 第23-24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实践现状考察 | 第24-27页 |
1.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司法现状 | 第24-25页 |
2.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适用的实例及评析 | 第25-27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存在的缺陷 | 第27-31页 |
1.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配置不合理 | 第27-28页 |
2.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运行不规范 | 第28-29页 |
3.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救济缺位 | 第29-31页 |
三、域外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考察与启示 | 第31-38页 |
(一)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考察 | 第31-33页 |
1.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模式及评价 | 第31-32页 |
2.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 | 第32-33页 |
(二)英美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考察 | 第33-35页 |
1.英美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模式及评价 | 第33-34页 |
2.英美法系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 | 第34-35页 |
(三)域外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启示 | 第35-38页 |
1.域外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改革发展的评析 | 第35-36页 |
2.域外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路径 | 第38-48页 |
(一)确立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改革的价值原则 | 第38-39页 |
1.司法中立 | 第38-39页 |
2.能动司法 | 第39页 |
3.诉讼效率 | 第39页 |
(二)立足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实践基石 | 第39-42页 |
1.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基础 | 第41页 |
2.诉讼主体举证能力的现实差异 | 第41页 |
3.司法权运行的环境 | 第41-42页 |
(三)合理配置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 | 第42-44页 |
1.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的重塑 | 第42-44页 |
2.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权的具体建构 | 第44页 |
(四)完善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保障制度 | 第44-46页 |
1.完善初次鉴定审查标准 | 第44-45页 |
2.规范重新鉴定条件 | 第45页 |
3.建立为法院服务的技术顾问制度 | 第45-46页 |
(五)完善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救济机制 | 第46-48页 |
1.完善鉴定申请权的救济 | 第46-47页 |
2.设立鉴定费预付的司法救济 | 第47页 |
3.建立司法鉴定救助制度 | 第47-48页 |
4 设置鉴定释明权 | 第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