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东北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配制及鉴定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24页
    1.1 品种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第10-12页
        1.1.1 玉米品种的类型第10-11页
        1.1.2 玉米品种的驯化第11-12页
        1.1.3 玉米品种的地位第12页
    1.2 中国玉米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1.2.1 中国玉米育种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玉米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玉米育种技术第14-18页
        1.3.1 常规育种技术与方法第14-16页
        1.3.2 玉米辅助育种技术第16-18页
    1.4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第18-20页
        1.4.1 自交系创制第18-19页
        1.4.2 杂交种的创新与利用第19-20页
    1.5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第20-21页
        1.5.1 生态环境条件第20页
        1.5.2 玉米种植现状第20-21页
        1.5.3 主要推广的品种第21页
    1.6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第21-22页
        1.6.1 生态环境条件第21页
        1.6.2 玉米种植现状第21-22页
        1.6.3 主要推广的品种第22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2.1 田间设计第27-28页
        2.2.2 田间管理第28页
    2.3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及测定第28-30页
        2.3.1 生育期第28页
        2.3.2 株高和穗位高第28-29页
        2.3.3 玉米雄穗性状调查第29页
        2.3.4 叶绿素含量调查第29页
        2.3.5 抗病性调查第29-30页
        2.3.6 产量性状调查第30页
    2.4 表型的统计与分析第30-32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2-43页
    3.1 玉米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与鉴定第32-35页
        3.1.1 亲本材料生育期性状调查与分析第32页
        3.1.2 亲本材料株高及穗位高的调查与鉴定第32-34页
        3.1.3 供试亲本材料主要病害性状的调查与鉴定第34页
        3.1.4 供试亲本材料雄穗相关性状的调查第34-35页
    3.2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与分析第35-38页
        3.2.1 配合力测定与分析第36-37页
        3.2.2 杂交组合产量的方差分析第37页
        3.2.3 供试组合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3.3 优异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与鉴定第38-43页
        3.3.1 优异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在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性分析第38-39页
        3.3.2 早熟型组合生育期调查第39-40页
        3.3.3 早熟型杂交组合雄穗分枝及籽粒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第40-41页
        3.3.4 早熟型杂交组合抗性调查与鉴定第41页
        3.3.5 早熟型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品种低镉积累基因差异
下一篇:天保工程对双丰林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