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粉煤灰对生物质燃烧中K、Cl迁移转化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生物质直燃发电存在的问题第15-19页
        1.2.1 碱金属对积灰、结渣和腐蚀的影响第16-17页
        1.2.2 氯元素对积灰、结渣和腐蚀的影响第17-19页
    1.3 添加剂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富磷添加剂第19-20页
        1.3.2 硅铝酸盐添加剂第20-21页
        1.3.3 钙基添加剂第21-22页
        1.3.4 硫基添加剂第22-23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3-24页
    1.5 本章小结第24-26页
2 试验方案及测试方法第26-34页
    2.1 试验原料与分析第26-28页
        2.1.1 试验原料第26页
        2.1.2 试验样品分析第26-28页
    2.2 试验方案与设备第28-30页
        2.2.1 试验方案第28-29页
        2.2.2 灰样制备第29-30页
    2.3 测试方法第30-33页
        2.3.1 钾含量测试方法第30-31页
        2.3.2 氯含量测试方法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生物质燃烧中K、Cl迁移转化规律第34-4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34-39页
        3.2.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34-35页
        3.2.2 K、Cl迁移规律第35-37页
        3.2.3 K、Cl转化规律第37-39页
    3.3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39-41页
        3.3.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39页
        3.3.2 K、Cl迁移规律第39-41页
        3.3.3 K、Cl转化规律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粉煤灰对生物质燃烧中K、Cl迁移转化的影响第42-62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添加比的影响第43-47页
        4.2.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43-44页
        4.2.2 K、Cl迁移规律第44-46页
        4.2.3 K、Cl转化规律第46-47页
    4.3 粉煤灰种类的影响第47-52页
        4.3.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47-49页
        4.3.2 K、Cl迁移规律第49-50页
        4.3.3 K、Cl转化规律第50-52页
    4.4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52-57页
        4.4.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52-53页
        4.4.2 K、Cl迁移规律第53-55页
        4.4.3 K、Cl转化规律第55-57页
    4.5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57-59页
        4.5.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57页
        4.5.2 K、Cl迁移规律第57-58页
        4.5.3 K、Cl转化规律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2页
5 调制粉煤灰对生物质燃烧中K、Cl迁移转化的影响第62-82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调制粉煤灰添加剂第62-63页
    5.3 添加比的影响第63-68页
        5.3.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63-64页
        5.3.2 K、Cl迁移规律第64-67页
        5.3.3 K、Cl转化规律第67-68页
    5.4 粉煤灰种类的影响第68-73页
        5.4.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68-70页
        5.4.2 K、Cl迁移规律第70-71页
        5.4.3 K、Cl转化规律第71-73页
    5.5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73-78页
        5.5.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73-74页
        5.5.2 K、Cl迁移规律第74-76页
        5.5.3 K、Cl转化规律第76-78页
    5.6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78-80页
        5.6.1 生物质灰宏观形貌第78页
        5.6.2 K、Cl迁移规律第78-79页
        5.6.3 K、Cl转化规律第79-80页
    5.7 本章小结第80-82页
6 总结与建议第82-84页
    6.1 全文总结第82-83页
    6.2 建议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94-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夹芯复合墙板受压性能研究
下一篇:采用非共沸工质的海洋温差发电循环压力能回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