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率、消费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1.2.1 居民储蓄率与消费政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2.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 第17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第2章 消费冲击与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2.1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内涵 | 第19页 |
| 2.2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类型 | 第19-21页 |
| 2.2.1 古典型经济周期 | 第19-20页 |
| 2.2.2 增长型经济周期 | 第20-21页 |
| 2.3 消费冲击引起经济波动 | 第21-22页 |
| 2.3.1 宏观上整体消费冲击带来的波动 | 第21-22页 |
| 2.3.2 微观上居民消费冲击带来的波动 | 第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中国经济波动的现实数据 | 第23-27页 |
| 3.1 对现实数据特征的分析 | 第23-24页 |
| 3.2 滤波方法的选取 | 第24-26页 |
| 3.2.1 滤波的概念 | 第24-25页 |
| 3.2.2 HP滤波方法 | 第25-26页 |
| 3.3 HP滤波后的现实数据 | 第26页 |
| 3.4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4章 RBC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 | 第27-32页 |
| 4.1 标准RBC模型分析框架 | 第27-28页 |
| 4.2 模型的改进与完善 | 第28-30页 |
| 4.3 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 第30-31页 |
| 4.4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5章 模型的模拟结果和政策试验 | 第32-38页 |
| 5.1 参数校准 | 第32-33页 |
| 5.2 稳态值校准 | 第33-34页 |
| 5.3 模型求解 | 第34页 |
| 5.4 政策冲击的实验 | 第34-36页 |
| 5.4.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35-36页 |
| 5.4.2 方差分解 | 第36页 |
| 5.5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8-42页 |
| 6.1 模拟结果与结论 | 第38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38-41页 |
| 6.2.1 不确定性増加的应对 | 第39页 |
| 6.2.2 减少居民家庭收入风险的约束 | 第39-40页 |
| 6.2.3 积极引导居民形成现代消费观念 | 第40页 |
| 6.2.4 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第40页 |
| 6.2.5 充分利用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 第40-41页 |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