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石墨烯的发现 | 第13页 |
1.3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3-14页 |
1.4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物理方法 | 第15页 |
1.4.2 化学方法 | 第15-17页 |
1.5 石墨烯的表征手段 | 第17-19页 |
1.5.1 光学显微镜 | 第17页 |
1.5.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17页 |
1.5.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7-18页 |
1.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18页 |
1.5.5 X射线衍射(XRD) | 第18页 |
1.5.6 Raman光谱 | 第18-19页 |
1.6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 第19-25页 |
1.6.1 石墨烯的共价键功能化 | 第19-21页 |
1.6.2 石墨烯的非共价键功能化 | 第21-23页 |
1.6.3 石墨烯的掺杂功能化 | 第23-24页 |
1.6.4 石墨烯的无机功能化 | 第24-25页 |
1.7 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潜在应用领域 | 第25-30页 |
1.7.1 石墨烯作为良好物理实验研究平台的应用 | 第25页 |
1.7.2 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7.3 石墨烯在能量存储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1.7.4 石墨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7.5 石墨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 第28页 |
1.7.6 石墨烯在催化领域中应用 | 第28-30页 |
1.8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石墨烯表面锚定纳米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50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3-34页 |
2.2.2 氧化石墨(GO)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3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合成 | 第35页 |
2.2.4 石墨烯表面锚定金属钯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页 |
2.2.5 材料表征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2.3.1 氧化石墨的表征及其结构特性 | 第36-40页 |
2.3.2 石墨烯表面锚定钯金属颗粒的合成表征 | 第40-46页 |
2.3.3 石墨烯/Pd复合材料的形成机制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纳米钯锚定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催化卤代苯酰胺化反应 | 第50-62页 |
3.1 前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1-52页 |
3.2.2 催化试验设计 | 第52-53页 |
3.2.3 催化循环试验 | 第53页 |
3.2.4 产物表征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3.3.1 温度对催化活性研究 | 第54-55页 |
3.3.2 催化剂中钯量对催化活性研究 | 第55-56页 |
3.3.3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56-57页 |
3.3.4 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3.3.5 催化循环稳定性试验 | 第57-58页 |
3.3.6 保温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研究 | 第58-59页 |
3.3.7 机理推测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茂钛金属有机化合物柱撑石墨烯三维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62-78页 |
4.1 前言 | 第62-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3-64页 |
4.2.2 二氯二茂钛的插层氧化石墨材料的制备 | 第64页 |
4.2.3 二氯二茂钛的插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 第64-65页 |
4.2.4 表征方法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7页 |
4.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6页 |
4.3.2 XRD表征 | 第66-68页 |
4.3.3 SEM形貌表征 | 第68-69页 |
4.3.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69-71页 |
4.3.5 透射电镜分析 | 第71页 |
4.3.6 XPS分析 | 第71-72页 |
4.3.7 热重分析(TG-DTA) | 第72-74页 |
4.3.8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74-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电流性能研究 | 第78-96页 |
5.1 前言 | 第78-7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5.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79-80页 |
5.2.2 二氧化钛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80页 |
5.2.3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80页 |
5.2.4 电流变材料的配置 | 第80页 |
5.2.5 电流变材料电流变性能测试 | 第80-81页 |
5.2.6 表征方法 | 第8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4页 |
5.3.1 材料结构的表征 | 第81-88页 |
5.3.2 材料合成机理推测 | 第88-89页 |
5.3.3 材料的电流变响应性能分析 | 第89-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6-98页 |
6.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