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 气旋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9页 |
1.2.1 国外气旋浮装置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第16-30页 |
1.2.2 国内气旋浮装置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第30-3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微气泡发生器性能测试评价与放大设计 | 第41-61页 |
2.1 气浮柱除油实验 | 第41-48页 |
2.1.1 两种微气泡发生器结构介绍 | 第41-42页 |
2.1.2 实验设备介绍 | 第42-46页 |
2.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2.2 微气泡粒径在线测试 | 第48-56页 |
2.2.1 三种陶瓷微孔管介绍 | 第48页 |
2.2.2 粒径测试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2.2.3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2.2.4 单因素实验 | 第52-55页 |
2.2.5 三种微气泡发生器稳定运行实验 | 第55-56页 |
2.3 BIPTMBG-Ⅲ-20型微气泡发生器放大设计与加工 | 第56-59页 |
2.3.1 微孔管布置方式的选择 | 第56-57页 |
2.3.2 微气泡发生器三维设计与加工 | 第57-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BIPTCFU-Ⅲ-20型气旋浮装置设计研究 | 第61-83页 |
3.1 主体设备结构设计 | 第61-68页 |
3.1.1 主体设备结构尺寸计算 | 第61-63页 |
3.1.2 设备进出口主要管线尺寸规格的确定 | 第63-65页 |
3.1.3 主体设备设计与校核 | 第65-68页 |
3.2 CFD数值模拟研究 | 第68-76页 |
3.2.1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68-70页 |
3.2.2 Fluent软件的设置 | 第70-71页 |
3.2.3 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71-72页 |
3.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3.2.5 工艺尺寸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 第76页 |
3.3 气旋浮工程样机系统总体设计 | 第76-82页 |
3.3.1 工程样机试验工艺流程 | 第76-81页 |
3.3.2 工程样机三维造型 | 第81页 |
3.3.3 工程样机验收与调试 | 第81-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BIPTCFU-Ⅲ型气旋浮装置分离性能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83-105页 |
4.1 现场试验状况概述 | 第83页 |
4.2 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 第83-85页 |
4.2.1 现场试验的基本原则 | 第83-84页 |
4.2.2 单级CFU分离性能实验设计 | 第84-85页 |
4.2.3 两级CFU分离性能试验设计 | 第85页 |
4.3 BIPTCFU-Ⅲ-4型气旋浮装置现场试验 | 第85-93页 |
4.3.1 现场试验条件 | 第86-87页 |
4.3.2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87-93页 |
4.4 BIPTCFU-Ⅲ-20型气旋浮装置现场试验 | 第93-103页 |
4.4.1 现场试验条件 | 第93页 |
4.4.2 入场设备安放 | 第93-95页 |
4.4.3 前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4.4.4 后续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98-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气旋浮主体设备关键结构参数优选 | 第105-121页 |
5.1 方案设计 | 第105-109页 |
5.1.1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105-106页 |
5.1.2 研究方案简介 | 第106-109页 |
5.2 数值模拟 | 第109-111页 |
5.2.1 物理模型 | 第109-110页 |
5.2.2 Fluent软件参数设置及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110-111页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1-119页 |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11-114页 |
5.3.2 模拟结论分析 | 第114-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6.1 结论 | 第121-122页 |
6.2 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