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微操控技术 | 第10页 |
1.2 光辅助虚拟电场微操控技术 | 第10-15页 |
1.2.1 基于电场的传统微操控技术 | 第10-11页 |
1.2.2 基于光压的微操控技术 | 第11页 |
1.2.3 光辅助虚拟电场微操控技术 | 第11-15页 |
1.3 基于铌酸锂光辅助虚拟电场微操控技术 | 第15页 |
1.4 基于铌酸锂光生伏打效应的微操控研究概况 | 第15-26页 |
1.4.1 基于铌酸锂光生伏打效应的微粒子操控 | 第15-25页 |
1.4.2 基于铌酸锂光生伏打效应的微液滴操控 | 第25-26页 |
1.5 基于铌酸锂热释电效应的微操控研究概况 | 第26-29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铌酸锂及基于铌酸锂微液滴光辅助操控的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铌酸锂 | 第30-34页 |
2.2.1 铌酸锂晶体 | 第30-31页 |
2.2.2 铌酸锂晶体的掺杂 | 第31-32页 |
2.2.3 铌酸锂晶片分类 | 第32-33页 |
2.2.4 掺铁铌酸锂晶体的光生伏打效应 | 第33页 |
2.2.5 铌酸锂晶体的热释电效应 | 第33-34页 |
2.3 基于铌酸锂光辅助微液滴操控的基本原理 | 第34-38页 |
2.3.1 电介质极化 | 第35页 |
2.3.2 介电泳力的基本原理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38-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1.1 实验核心芯片 | 第38-3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3.2 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基于双c切铌酸锂晶片的微液滴操控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装置及方案 | 第42-43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43-44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52页 |
4.4.1 微液滴形成动态过程 | 第44-45页 |
4.4.2 微液滴形成模拟 | 第45-47页 |
4.4.3 微液滴形成时间 | 第47-49页 |
4.4.4 微液滴操控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基于y切铌酸锂晶体的微液滴操控 | 第54-60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54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综合利用光生伏打和热电效应的微液滴操控 | 第60-74页 |
6.1 引言 | 第60页 |
6.2 异号配置情况下的综合效应研究 | 第60-68页 |
6.2.1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60-61页 |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8页 |
6.2.3 小结 | 第68页 |
6.3 同号配置情况下的综合效应研究 | 第68-74页 |
6.3.1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68页 |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2页 |
6.3.3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