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第18-19页 |
1 绪论 | 第19-35页 |
1.1 概述 | 第19-2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0-35页 |
1.2.1 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简介 | 第20-23页 |
1.2.2 复合材料热导率模型 | 第23-25页 |
1.2.3 比热容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1.2.4 热导率测试方法 | 第28-33页 |
1.2.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2 纳米颗粒比热容研究 | 第35-52页 |
2.1 纳米颗粒比热容模型 | 第35-38页 |
2.1.1 纳米颗粒比热模型 | 第35-36页 |
2.1.2 空心纳米颗粒比热模型 | 第36-37页 |
2.1.3 壳-核纳米颗粒比热模型 | 第37-38页 |
2.2 纳米颗粒比热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8-43页 |
2.2.1 纳米颗粒比热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8-40页 |
2.2.2 空心纳米颗粒比热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40-41页 |
2.2.3 壳-核结构纳米颗粒比热容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41-43页 |
2.3 大气环境下纳米颗粒的比热分析 | 第43-51页 |
2.3.1 大气环境下纳米颗粒的热表现 | 第45-46页 |
2.3.2 铜和镍纳米颗粒的比热分析 | 第46-49页 |
2.3.3 界面对比热的影响 | 第49-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研究 | 第52-88页 |
3.1 纳米颗粒及其堆积床复合材料热导率模型 | 第52-59页 |
3.1.1 单个晶体纳米颗粒热导率 | 第52-53页 |
3.1.2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模型(孔隙率≤90%) | 第53-57页 |
3.1.3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模型(孔隙率≥90%) | 第57-59页 |
3.2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59-68页 |
3.2.1 受限气体热导率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1-62页 |
3.2.2 辐射热导率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2-64页 |
3.2.3 固相热导率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4-66页 |
3.2.4 有效热导率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6-68页 |
3.3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实验研究 | 第68-86页 |
3.3.1 孔隙率对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2 压强对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的影响 | 第69-73页 |
3.3.3 热处理对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的影响 | 第73-77页 |
3.3.4 第二相纳米颗粒掺杂对纳米颗粒堆积床热导率的影响 | 第77-82页 |
3.3.5 纳米颗粒堆积床热电性能研究 | 第82-84页 |
3.3.6 Wiedemann-Franz定律的失效 | 第84-8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4.2 创新点 | 第89页 |
4.3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10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