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3-43页 |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 1.2 锂空气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 1.3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31页 |
| 1.4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31-34页 |
| 1.5 硫化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4-41页 |
| 1.6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 2.2 材料测试及表征 | 第44-46页 |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 3 钯颗粒修饰的三维碳纳米管作为高容量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48-61页 |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 3.2 材料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49-50页 |
| 3.3 Pd-CNT三维结构作为正极的锂空气电池结构及材料的研究与表征 | 第50-54页 |
| 3.4 Pd-CNT海绵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4-6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4 一种新型液相双功能催化剂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 第61-78页 |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 4.2 电极材料制备与锂空气电池的组装 | 第62-64页 |
| 4.3 碳纳米纤维(CFS)的结构与表征 | 第64-65页 |
| 4.4 酞菁铁(FePc)的研究与表征 | 第65-70页 |
| 4.5 酞菁铁(FePc)催化剂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70-75页 |
| 4.6 酞菁铁(FePc)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催化机理分析 | 第75-76页 |
| 4.7 液相催化剂与固相催化剂的对比 | 第76-77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5 碳包覆的硫化锂纳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 第78-95页 |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 5.2 碳包覆的Li_2S纳米球/石墨烯(Li_2S/G@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9-80页 |
| 5.3 碳包覆的Li_2S纳米球/石墨烯(Li_2S/G@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 | 第80-84页 |
| 5.4 碳包覆的Li_2S纳米球/石墨烯(Li_2S/G@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84-9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6 锂硫电池硫化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及优化研究 | 第95-109页 |
| 6.1 引言 | 第95-96页 |
| 6.2 活性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96-104页 |
| 6.3 导电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 6.4 电解液/Li_2S (E/Li_2S) 比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7 总结 | 第109-113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109-111页 |
| 7.2 创新性 | 第111-112页 |
| 7.3 研究展望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41页 |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