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2 绪论 | 第14-39页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2.2 高气相流速下腐蚀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2.2.1 气液两相流概述 | 第15-17页 |
2.2.2 流动腐蚀规律 | 第17-20页 |
2.2.3 流动腐蚀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3 低铬钢CO_2腐蚀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2.3.1 低铬钢CO_2腐蚀机理研究 | 第23-28页 |
2.3.2 流速对低铬钢CO_2腐蚀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 气液两相流管道内缓蚀剂研究现状 | 第30-37页 |
2.4.1 气液两相流管道内缓蚀剂作用机理 | 第31-32页 |
2.4.2 高流速下缓蚀剂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2.4.3 流速对缓蚀剂的影响 | 第33-37页 |
2.5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37-39页 |
3 含Cr合金钢的CO_2腐蚀机理研究 | 第39-76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0-44页 |
3.2.1 材料及溶液 | 第40-42页 |
3.2.2 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 | 第42-43页 |
3.2.3 常压电化学实验 | 第43-44页 |
3.3 含Cr合金钢的耐蚀性能与伪钝化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 第44-48页 |
3.3.1 浸泡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3.3.2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45-48页 |
3.4 含Cr合金钢的伪钝化机理 | 第48-61页 |
3.4.1 浸泡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3.4.2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53-60页 |
3.4.3 机理讨论 | 第60-61页 |
3.5 溶液中Ca~(2+)浓度对3Cr钢伪钝化的影响 | 第61-75页 |
3.5.1 浸泡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3.5.2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65-71页 |
3.5.3 讨论 | 第71-75页 |
3.6 小结 | 第75-76页 |
4 碳钢在CO_2湿气管道中的冲蚀行为及结盐现象 | 第76-95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6-80页 |
4.2.1 材料及溶液 | 第76-77页 |
4.2.2 高压高速湿气环路实验 | 第77-80页 |
4.3 高气相流速下碳钢冲蚀行为研究 | 第80-89页 |
4.3.1 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 第80-84页 |
4.3.2 含水率的影响 | 第84-87页 |
4.3.3 高气相流速下碳钢冲蚀模型 | 第87-89页 |
4.4 高气相流速下结盐现象研究 | 第89-93页 |
4.5 小结 | 第93-95页 |
5 含Cr合金钢在CO_2湿气管道中的冲蚀行为与机理研究 | 第95-121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95-97页 |
5.3 3Cr钢耐冲蚀行为和机理研究 | 第97-106页 |
5.3.1 高压高速湿气环路结果 | 第97-102页 |
5.3.2 RCE实验结果 | 第102-106页 |
5.4 高流速工况下6.5Cr钢耐蚀机理研究 | 第106-119页 |
5.4.1 电化学结果 | 第106-113页 |
5.4.2 腐蚀产物膜分析 | 第113-117页 |
5.4.3 6.5Cr钢耐冲蚀机理 | 第117-119页 |
5.5 小结 | 第119-121页 |
6 高流速CO_2湿气管道中缓蚀剂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121-138页 |
6.1 引言 | 第121-122页 |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22-125页 |
6.2.1 材料及溶液 | 第122页 |
6.2.2 高压旋转笼实验 | 第122-123页 |
6.2.3 基于电感探针的高压高速湿气环路实验 | 第123-124页 |
6.2.4 基于腐蚀挂片的高压高速湿气环路实验 | 第124页 |
6.2.5 旋转圆柱电极实验 | 第124-125页 |
6.3 高流速工况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作用效果及机理 | 第125-132页 |
6.3.1 高气相流速下缓蚀剂作用效果 | 第125-127页 |
6.3.2 高气相流速下缓蚀剂作用机理 | 第127-130页 |
6.3.3 机理讨论 | 第130-132页 |
6.4 高流速工况下缓蚀剂在3Cr钢表面的作用效果研究 | 第132-137页 |
6.4.1 高压高速湿气环路实验 | 第132-134页 |
6.4.2 RCE实验结果 | 第134-137页 |
6.5 小结 | 第137-138页 |
7 结论 | 第138-14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53-1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