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及焦油制备碳量子点的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32页
    2.1 国内外锰资源概况第13-15页
        2.1.1 世界锰矿资源概况第13-14页
        2.1.2 国内锰矿资源第14-15页
        2.1.3 大洋锰结核资源第15页
    2.2 大洋锰结核还原冶炼第15-22页
        2.2.1 焙烧还原法第16-18页
        2.2.2 浸出还原法第18-22页
        2.2.3 微生物浸出第22页
    2.3 生物质资源概述第22-26页
        2.3.1 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第22-24页
        2.3.2 生物质热解同步还原金属氧化矿第24-26页
    2.4 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第26-30页
        2.4.1 现有检测方法第26-27页
        2.4.2 荧光碳量子点检测第27页
        2.4.3 碳量子点制备方法第27-30页
    2.5 小结第30-32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2-42页
    3.1 研究目标第32页
    3.2 研究技术路线第32-33页
    3.3 研究内容第33-34页
    3.4 研究方法第34-36页
    3.5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剂第36-37页
    3.6 分析测试方法第37-42页
4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的研究第42-69页
    4.1 大洋锰结核原矿性质分析第42-47页
        4.1.1 大洋锰结核化学组成分析第43-44页
        4.1.2 大洋锰结核微观结构及嵌布特征第44-45页
        4.1.3 大洋锰结核锰化学物相分析第45页
        4.1.4 大洋锰结核多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第45-47页
    4.2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影响因素第47-51页
        4.2.1 大洋锰结核粒度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47-48页
        4.2.2 还原剂用量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48-49页
        4.2.3 还原温度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49页
        4.2.4 还原时间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49-51页
        4.2.5 惰性气体流速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51页
    4.3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机理研究第51-67页
        4.3.1 还原剂热解特性分析第51-56页
        4.3.2 锯末热解各组分对锰还原率的影响第56-58页
        4.3.3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热力学第58-61页
        4.3.4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动力学第61-65页
        4.3.5 锯末热解同步还原大洋锰结核过程分析第65-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5 模板法制备焦油基碳量子点第69-84页
    5.1 锯末热解焦油基本组成分析第69-71页
        5.1.1 元素组成分析第69-70页
        5.1.2 有机官能团分析第70-71页
    5.2 焦油基碳量子点微观形貌第71-75页
        5.2.1 AT-CQDs的制备及微观形貌第71-72页
        5.2.2 ST-CQDs的制备及微观形貌第72-74页
        5.2.3 LT-CQDs的制备及微观形貌第74-75页
    5.3 焦油基碳量子点表面性质第75-77页
        5.3.1 AT-CQDs表面性质第75-76页
        5.3.2 ST-CQDs表面性质第76页
        5.3.3 LT-CQDs表面性质第76-77页
    5.4 焦油基碳量子点光学性能第77-83页
        5.4.1 焦油基碳量子点荧光光谱第77-79页
        5.4.2 焦油基碳量子点荧光产率第79-81页
        5.4.3 功能化碳量子点荧光增强效应第81-82页
        5.4.4 碳量子点发光机理第82-83页
    5.5 小结第83-84页
6 功能化碳量子点快速检测浸出液Fe~(3+)和Cu~(2+)第84-112页
    6.1 氮掺杂碳量子点快速检测Fe~(3+)第84-98页
        6.1.1 N-CQDs性能表征第85-87页
        6.1.2 N-CQDs光致发光特性第87-89页
        6.1.3 基于N-CQDs荧光猝灭效应检测Fe~(3+)第89-97页
        6.1.4 Fe~(3+)检测可靠性分析第97-98页
    6.2 PEI修饰碳量子点快速检测Cu~(2+)第98-107页
        6.2.1 PEI-CQDs性能表征第98-100页
        6.2.2 PEI-CQDs光致发光特性第100-102页
        6.2.3 基于PEI-CQDs荧光猝灭效应检测Cu~(2+)第102-106页
        6.2.4 Cu~(2+)检测可靠性分析第106-107页
    6.3 大洋锰结核多金属浸出快速评估第107-111页
        6.3.1 大洋锰结核中多金属浸出行为第107-109页
        6.3.2 酸浸液中多金属离子快速评估第109-111页
    6.4 小结第111-112页
7 结论及展望第112-115页
    7.1 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7.2 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26-13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氧体逾渗复合材料的超常电磁性能
下一篇:互层充填体力学特性及其对挡墙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