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5-18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6页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6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17-18页 |
1.5.1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7页 |
1.5.2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7页 |
1.5.3 病例中止标准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18页 |
2.2 临床治疗方案 | 第18-19页 |
2.3 观察疗程 | 第19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9-22页 |
2.4.1 人口学资料 | 第19页 |
2.4.2 安全性指标 | 第19页 |
2.4.3 疗效指标 | 第19页 |
2.4.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9-20页 |
2.4.5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第20-21页 |
2.4.6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 第21-22页 |
2.5 血清炎性标记物的检测 | 第22-23页 |
2.5.1 样本检测所需设备及相关试剂 | 第22-23页 |
2.5.2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 第23页 |
2.5.3 样本检测 | 第23页 |
2.5.4 样本结果计算 | 第23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23-2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5-37页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5-26页 |
3.1.1 两组患者性别资料对比分析 | 第25页 |
3.1.2 两组患者年龄资料对比分析 | 第25页 |
3.1.3 两组患者病程资料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3.1.4 两组患者肺功能分级对比分析 | 第26页 |
3.2 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3.3.1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 第27-28页 |
3.3.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第28-30页 |
3.3.3 治疗前后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比较 | 第30-31页 |
3.3.4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第31-32页 |
3.4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 第32-37页 |
3.4.1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变化比较 | 第32-34页 |
3.4.2 治疗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 第34-35页 |
3.4.3 治疗前后两组IL-18变化比较 | 第35-36页 |
3.4.4 治疗前后两组SP-D变化比较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56页 |
4.1 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 第37-44页 |
4.1.1 COPD与中医肺胀 | 第37页 |
4.1.2 中医对肺胀病机的认识 | 第37-39页 |
4.1.3 痰热是AECOPD重要的病理因素 | 第39-40页 |
4.1.4 COPD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40-41页 |
4.1.5 清肺祛痰方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 第41-44页 |
4.2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 第44-52页 |
4.2.1 COPD的流行病学 | 第44-45页 |
4.2.2 COPD危险因素 | 第45-47页 |
4.2.3 COPD的发病机制 | 第47-49页 |
4.2.4 气道炎症是COPD进展的核心 | 第49-52页 |
4.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3.1 对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对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和肺功能的影响 | 第53页 |
4.3.3 清肺祛痰方对患者血常规、CRP及IL-18、SP-D的影响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综述 | 第64-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