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_2w_4)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储层预测技术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地震相分析 | 第8-10页 |
1.2.2 属性分析 | 第10-12页 |
1.2.3 地震反演 | 第12-14页 |
1.3 准噶尔盆地马东斜坡区地质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页 |
1.3.2 构造特征 | 第14-16页 |
1.3.3 层位特征 | 第16页 |
1.3.4 沉积相特征 | 第16-17页 |
1.3.5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7-18页 |
1.4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18-19页 |
1.4.1 存在问题 | 第18页 |
1.4.2 解决方案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及技术流程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构造及层位解释 | 第21-26页 |
2.1 资料品质分析 | 第21-22页 |
2.2 构造解释 | 第22-25页 |
2.3 层位解释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区有利相带预测 | 第26-31页 |
3.1 沉积相及地震相分析 | 第26-29页 |
3.1.1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3.1.2 实现过程 | 第27-28页 |
3.1.3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3.2 沉积相及沉积旋回 | 第29-31页 |
3.2.1 沉积相 | 第29-30页 |
3.2.2 沉积旋回 | 第30-31页 |
第4章 研究区优质储层刻画和流体预测 | 第31-46页 |
4.1 属性分析 | 第31-33页 |
4.1.1 流体活动因子属性 | 第31页 |
4.1.2 三维体透视属性 | 第31-32页 |
4.1.3 高亮体属性 | 第32页 |
4.1.4 其他属性 | 第32-33页 |
4.2 叠后波阻抗反演 | 第33-37页 |
4.2.1 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4.2.2 注意事项 | 第34-35页 |
4.2.3 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4.2.4 反演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3 叠前杨氏模量及波阻抗反演 | 第37-40页 |
4.3.1 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4.3.2 参数分析 | 第38-39页 |
4.3.3 反演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4 叠前Vp/Vs及波阻抗反演 | 第40-46页 |
4.4.1 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4.4.2 岩石物理分析及参数优选 | 第41-43页 |
4.4.3 叠前反演效果分析 | 第43-45页 |
4.4.4 有利储层分布综合预测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及后期研究建议 | 第46-49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6页 |
5.2 创新点 | 第46页 |
5.3 存在问题及后期研究建议 | 第46-47页 |
5.4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