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碳源对厌氧菌群产甲烷活性与电子传递途径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污水资源化及水处理现状第12-13页
    1.2 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第13-18页
        1.2.1 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特点第13页
        1.2.2 影响厌氧微生物的因素第13-14页
        1.2.3 厌氧处理技术“三阶段”理论第14-15页
        1.2.4 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互营关系和电子传递第15-18页
        1.2.5 碳源对种间电子传递的影响第18页
    1.3 厌氧活性污泥性质第18-20页
        1.3.1 胞外聚合物的组成第18-19页
        1.3.2 胞外聚合物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19-20页
    1.4 分子生物技术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第20-22页
        1.4.1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第20页
        1.4.2 利用宏基因组学探究厌氧微生物的多样性第20-22页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1 研究意义第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第24-31页
    2.1 试验装置第24-25页
    2.2 试验仪器与分析方法第25-28页
        2.2.1 试验仪器第25页
        2.2.2 指标测定方法第25-27页
        2.2.3 DNA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第27-28页
    2.3 试验设计第28-31页
        2.3.1 接种污泥和试验配水第28页
        2.3.2 反应器长期运行模式第28-29页
        2.3.3 反应器长期运行和周期试验第29页
        2.3.4 产甲烷潜力试验第29-30页
        2.3.5 污泥性质试验第30-31页
第3章 碳源对厌氧菌群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研究第31-47页
    3.1 不同碳源的反应器长期运行及周期试验研究第31-42页
        3.1.1 反应器长期运行试验第31-34页
        3.1.2 不同碳源的反应器周期试验第34-42页
    3.2 四组反应器的产甲烷潜力试验第42-46页
        3.2.1 乙酸钠为碳源时的厌氧产甲烷试验第42-45页
        3.2.2 H_2/CO_2为碳源时的厌氧产甲烷试验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碳源对厌氧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影响的研究第47-57页
    4.1 碳源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第47-52页
    4.2 不同碳源反应器运行周期内污泥中大分子物质的变化第52-55页
        4.2.1 不同碳源反应器运行周期内污泥中常规大分子物质的变化第52-54页
        4.2.2 污泥中EPS和SMP中核黄素的变化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碳源对厌氧菌群结构和产甲烷途径影响的研究第57-74页
    5.1 碳源对厌氧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第57-62页
        5.1.1 不同碳源反应器微生物种群解析第57-61页
        5.1.2 不同碳源驯化的菌群对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5.2 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碳源对产甲烷途径的影响第62-72页
        5.2.1 四组反应器在KEGG数据库中产甲烷途径的分析第62-67页
        5.2.2 四组反应器在COG数据库产甲烷途径的分析第67-71页
        5.2.3 碳源对产甲烷菌途径的影响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建议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剩余污泥超声/臭氧氧化预处理及厌氧消化产气研究
下一篇:纳米气泡对地下水中铁锰去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