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2.1 流通业碳排放 | 第21-22页 |
2.2.2 成熟度 | 第22-23页 |
2.2.3 灰色关联度 | 第23-24页 |
2.2.4 协调度模型 | 第24-26页 |
第3章 流通业碳减排成熟度模型构建 | 第26-32页 |
3.1 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和思路 | 第26-28页 |
3.1.1 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3.1.2 构建思路 | 第27-28页 |
3.2 构建流通业碳减排成熟度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3.3 构建各省份流通业碳减排相对成熟度指数模型 | 第29-30页 |
3.3.1 各省份碳减排相对发展度指数 | 第29页 |
3.3.2 各省份碳减排相对协调度指数 | 第29-30页 |
3.3.3 各省份碳减排相对协调发展度指数 | 第30页 |
3.4 构建中国流通业碳减排整体成熟度指数模型 | 第30-32页 |
3.4.1 中国流通业碳减排相对发展度指数 | 第30页 |
3.4.2 中国流通业碳减排相对协调度指数 | 第30-31页 |
3.4.3 中国流通业碳减排相对协调发展度指数 | 第31-32页 |
第4章 流通业碳排放成熟度实证分析 | 第32-55页 |
4.1 数据处理 | 第32-45页 |
4.1.1 流通业GDP增加值 | 第32-34页 |
4.1.2 流通业能源消耗量 | 第34-36页 |
4.1.3 流通业消费能源结构 | 第36-37页 |
4.1.4 流通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 第37-40页 |
4.1.5 指标数据 | 第40-45页 |
4.2 中国各省流通业碳减排相对成熟度指数分析 | 第45-50页 |
4.3 中国整体碳减排成熟度指数分析 | 第50-52页 |
4.4 区域格局对流通业整体碳减排成熟度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4.4.1 构建区域格局对中国流通业整体成熟度影响模型 | 第52-53页 |
4.4.2 区域格局对流通业碳减排整体成熟度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附录B 历年各省份流通业能源消费实物量 | 第67-77页 |
附录C 各省份流通业成熟度指数 | 第77-84页 |
附录D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 | 第84-85页 |
附录E 各省份流通业现价GDP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