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画中画”在艺术家“画室”中形式和内容的对比 | 第6-8页 |
1、巴齐耶和他的《艺术家画室》 | 第6-7页 |
2、拉图尔和他的《巴迪侬画室》 | 第7-8页 |
二、“画中画”在艺术家“画室”中的雏形 | 第8-10页 |
1、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象征之镜” | 第8-9页 |
2、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伦理之镜” | 第9-10页 |
三、“画中画”在艺术家“画室”中的发展 | 第10-14页 |
1、委拉斯贵支的《宫娥》 | 第10-11页 |
2、维米尔的《画室》 | 第11-12页 |
3、柯罗和库尔贝的《画室》 | 第12-13页 |
4、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 | 第13-14页 |
四、“画中画”在艺术家“画室”中的继承和创新 | 第14-18页 |
1、梵·高和《唐吉老爹》 | 第14-15页 |
2、惠斯勒和《画家的母亲》 | 第15-16页 |
3、哈莫修依与《室内,strand街30号》 | 第16-18页 |
结论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专业能力展示 | 第2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