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21页 |
1.1.1 社会创新:设计转向 | 第13-18页 |
1.1.2 文创设计:文创升级 | 第18-20页 |
1.1.3 选题缘起 | 第20-21页 |
1.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1.2.1 社会创新研究 | 第21-26页 |
1.2.2 文创设计研究 | 第26-29页 |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29-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0-3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31-32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文创设计和社会创新的发展研究 | 第33-55页 |
2.1 国际文创设计的社会创新趋势 | 第33-36页 |
2.2 国内文创设计的地域发展趋势 | 第36-43页 |
2.3 社会创新中国化的趋势和类型 | 第43-52页 |
2.3.1 社会创新本土化的趋势 | 第43-45页 |
2.3.2 社会创新中国化的类型 | 第45-51页 |
2.3.3 小结:多元主体互动化 | 第51-52页 |
2.4 共同体:文创设计和社会创新 | 第52-54页 |
2.4.1 共同的问题意识 | 第52-53页 |
2.4.2 共同的创新意识 | 第53-54页 |
2.4.3 共同的意义建构 | 第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社会创新和文创设计融合研究 | 第55-85页 |
3.1 三螺旋理论的创新范式 | 第55-57页 |
3.2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社会创新 | 第57-60页 |
3.3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文创设计 | 第60-63页 |
3.4 自上而下的文创设计和社会创新融合 | 第63-75页 |
3.4.1 战略设计与政策目标的互动 | 第64-68页 |
3.4.2 转型设计与城市品牌的互生 | 第68-75页 |
3.5 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和文创设计融合 | 第75-84页 |
3.5.1 服务设计与文创平台的协同 | 第75-80页 |
3.5.2 整合创新与新兴实践的协作 | 第80-8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85-106页 |
4.1 上下联动的文创设计和社会创新融合 | 第85-94页 |
4.1.1 一个载体: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 | 第88-91页 |
4.1.2 二种角色:独立智库和社会企业 | 第91-93页 |
4.1.3 关键主导:三个螺旋与四种方法 | 第93-94页 |
4.2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五个维度 | 第94-100页 |
4.2.1 人的广度:共创共融 | 第94-95页 |
4.2.2 事的密度:动态互融 | 第95-96页 |
4.2.3 物的精度:虚实相融 | 第96-97页 |
4.2.4 场的深度:情景交融 | 第97-98页 |
4.2.5 境的高度:自然圆融 | 第98-100页 |
4.3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六项原则 | 第100-103页 |
4.3.1 开放的多主体:分布集群 | 第100页 |
4.3.2 系统的全领域:价值闭环 | 第100-101页 |
4.3.3 协作的新方法:全程协同 | 第101-102页 |
4.3.4 递增的长效益:长尾效应 | 第102页 |
4.3.5 网络的高效率:智慧数据 | 第102-103页 |
4.3.6 综合的好效果:效益均衡 | 第103页 |
4.4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七步骤和八主体 | 第103-10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 | 第106-143页 |
5.1 项目缘起和发展研究 | 第106-111页 |
5.1.1 平台生态和背景概述 | 第106-108页 |
5.1.2 文创设计SWOT分析 | 第108-109页 |
5.1.3 新时代消费趋势特征 | 第109-110页 |
5.1.4 地域文化和城市品牌 | 第110-111页 |
5.2 文创设计可持续发展机制 | 第111-122页 |
5.2.1 战略视角下的政策机制 | 第111-113页 |
5.2.2 转型视角下的策划机制 | 第113-116页 |
5.2.3 服务视角下的市场机制 | 第116-118页 |
5.2.4 整合视角下的产业机制 | 第118-122页 |
5.3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发展 | 第122-142页 |
5.3.1 作为旅游文创的创新者 | 第122-129页 |
5.3.2 作为古镇文创的探索者 | 第129-134页 |
5.3.3 作为社会创新的推动者 | 第134-137页 |
5.3.4 作为城市文创的运营者 | 第137-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附录1 熙攘文创设计策略单 | 第157-158页 |
附录2 熙攘文创设计盲审统计表 | 第158-159页 |
附录3 熙攘文创设计师季度考核表 | 第159-160页 |
附录4 熙攘文创设计2017年畅销排行榜 | 第160-162页 |
附录5 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