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学涯规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第一节 概念的分析与界定第12-16页
        一、生涯,职涯,学涯第12-14页
        二、生涯规划,职涯规划,学涯规划第14-16页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6-20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缘起第16-19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问题第20-21页
    第四节 研究假设第21-22页
    第五节 研究步骤与论文结构第22-25页
        一、研究步骤第22-23页
        二、论文结构第23-2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5-48页
    第一节 生涯规划理论发展第25-28页
        一、国外生涯规划理论发展第25-26页
        二、国内生涯规划理论发展第26-28页
    第二节 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第28-33页
        一、生涯匹配理论第28-30页
        二、生涯发展理论第30-32页
        三、生涯决策理论第32-33页
    第三节 大学生涯的特点第33-37页
        一、学习的全方位拓展第34-35页
        二、职场的前期预备第35页
        三、社会价值的积极探索第35-36页
        四、休闲生活的安排第36-37页
    第四节 生涯规划模式与学涯规划模式第37-42页
        一、生涯规划模式第37-41页
        二、学涯规划模式第41-42页
    第五节 学涯规划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42-48页
        一、大学生认可学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总体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第42-45页
        二、学涯规划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方面第45-48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48-62页
    第一节 研究框架第48-49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第4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49-50页
    第四节 问卷编制第50-56页
        一、研究变量及调查内容的选取第50-52页
        二、问卷编制第52-56页
    第五节 问卷预测分析与修改第56-59页
        一、量表项目分析第56-57页
        二、因素分析第57-58页
        三、信度分析第58-59页
    第六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59-62页
第四章 数据分析第62-98页
    第一节 大学生学涯规划总体表现一般第62-66页
    第二节 大学生在影响因素方面的表现第66-71页
        一、大学生个人特质表现整体较积极第66-68页
        二、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状况良好第68-71页
    第三节 大学生学涯规划内部各层面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第71-73页
    第四节 不同背景变量大学生在学涯规划现状上的差异第73-90页
        一、不同学校大学生学涯规划总体表现无显著差异第73-74页
        二、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第74-77页
        三、不同性别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无显著性差异第77页
        四、不同年级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一定差异第77-80页
        五、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显著差异第80-82页
        六、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显著差异第82-85页
        七、家乡所在区域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无显著差异第85-86页
        八、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显著差异第86-87页
        九、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具有显著差异性第87-90页
    第五节 个人特质和环境因素与学涯规划的相关性探讨第90-93页
        一、个人特质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显著差异第90-91页
        二、对环境因素认知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学涯规划表现有较显著的差异第91-93页
    第六节 学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93-98页
        一、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学涯规划的回归分析第93-95页
        二、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学涯规划的回归分析第95-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98-108页
    第一节 结论与讨论第98-104页
        一、大学生学涯规划总体表现一般,各层面表现有差异性第98-99页
        二、大学生个人特质及对环境的认识整体表现较好第99-101页
        三、大学生学涯规划整体及内部各层面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第101页
        四、不同背景变量大学生在学涯规划上表现有不同的差异性第101-103页
        五、个人特质和对环境因素的认识会影响学涯规划的表现第103-104页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第104-106页
        一、大学生自身需加强学涯规划的主动性与行动力第104-105页
        二、家长需与学校保持沟通并积极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第105-106页
        三、高校需积极主动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并积极促进大学生同侪交往第106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附录一 大学生学涯规划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第112-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埃可病毒表面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移动用户流失预测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