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CWPO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CWPO技术的机理及特点 | 第11页 |
1.2.2 CWPO技术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3 木质素/胶原蛋白概述 | 第15-16页 |
1.3.1 木质素 | 第15页 |
1.3.2 胶原蛋白 | 第15-16页 |
1.4 化学镀镍废液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化学镀镍废液来源与污染现状 | 第16页 |
1.4.2 化学镀镍废液处理技术 | 第16-18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22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2.3.1 过氧化氢浓度检测方法 | 第22页 |
2.3.2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2.3.3 催化剂的表征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2.3.4 羟基自由基检测方法 | 第24页 |
2.4 氧化降解试验 | 第24-25页 |
第3章 生物炭基催化剂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 第25-46页 |
3.1 催化剂载体材料表征 | 第25-29页 |
3.1.1 木质素原材料表征 | 第25-27页 |
3.1.2 胶原蛋白原材料表征 | 第27-29页 |
3.2 生物炭基催化剂制备方法优化 | 第29-33页 |
3.2.1 制备方法对催化降解EDTA-Ni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催化剂的XRD测试 | 第30页 |
3.2.3 催化剂的XPS测试 | 第30-32页 |
3.2.4 催化剂的SEM-EDS测试 | 第32-33页 |
3.3 生物炭基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 | 第33-43页 |
3.3.1 焙烧温度 | 第33-37页 |
3.3.2 Cu掺量 | 第37-38页 |
3.3.3 胶原蛋白与木质素质量比例 | 第38-41页 |
3.3.4 升温速率 | 第41-42页 |
3.3.5 焙烧保温时间 | 第42-43页 |
3.4 生物炭基催化剂吸附对比试验研究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CWPO工艺处理EDTA-Ni废水研究 | 第46-64页 |
4.1 CWPO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 第46-59页 |
4.1.1 初始pH | 第46-48页 |
4.1.2 过氧化氢投加量 | 第48-49页 |
4.1.3 催化剂投加量 | 第49-51页 |
4.1.4 反应温度 | 第51-52页 |
4.1.5 反应压力 | 第52-53页 |
4.1.6 药剂投加方式优化 | 第53-54页 |
4.1.7 EDTA-Ni初始浓度 | 第54-59页 |
4.2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P-Cu/C催化降解EDTA-Ni过程 | 第60-63页 |
4.3.1 P-Cu/C催化过氧化氢过程探讨 | 第60-62页 |
4.3.2 EDTA-Ni的降解过程和降解动力学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催化剂失活研究及其改性 | 第64-73页 |
5.1 催化剂失活研究 | 第64-66页 |
5.1.1 催化剂重复性测试 | 第64-65页 |
5.1.2 催化剂失活原因研究 | 第65-66页 |
5.2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 第66-67页 |
5.3 催化剂改性 | 第67-69页 |
5.4 Cu-Ce/C双组份催化剂的表征 | 第69-71页 |
5.4.1 Cu-Ce/C催化剂的SEM-EDS测试 | 第69-71页 |
5.4.2 Cu-Ce/C催化剂的XRD测试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