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概念的界定 | 第9-15页 |
·惊恐障碍的相关概念 | 第9页 |
·惊恐障碍 | 第9页 |
·惊恐发作 | 第9页 |
·预期性焦虑 | 第9页 |
·回避性行为 | 第9页 |
·惊恐障碍的症状表现 | 第9-11页 |
·躯体症状 | 第9-10页 |
·心理症状 | 第10-11页 |
·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 第11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相关概念 | 第11-15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含义 | 第11-13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特点 | 第13-14页 |
·条件性情绪反应 | 第14页 |
·生理训练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惊恐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生物因素 | 第15-16页 |
·心理社会因素 | 第16页 |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 | 第16-20页 |
·药物治疗 | 第16-17页 |
·心理治疗 | 第17-18页 |
·综合治疗 | 第18-20页 |
3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2-37页 |
·被试 | 第22-27页 |
·被试 A1 背景资料 | 第22-23页 |
·被试 B1 背景资料 | 第23-25页 |
·其他被试背景资料 | 第25-27页 |
·实验工具 | 第27-28页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第27页 |
·焦虑自评量表 | 第27-28页 |
·惊恐发作次数、回避性行为次数调查表 | 第28页 |
·实验程序 | 第28-36页 |
·对被试的多基线实验干预程序 | 第28-35页 |
·干预过程中加入生理训练 | 第35-36页 |
·对干预效果的评定 | 第36-37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被试 A1、B1 的惊恐症状在多基线实验干预中的变化比较 | 第37-38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惊恐障碍的临床干预效果 | 第38-40页 |
6 讨论 | 第40-46页 |
·惊恐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 | 第40-42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 第42-43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干预的有效性 | 第43-44页 |
·本研究创新与局限 | 第44-46页 |
·本研究的创新 | 第44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一 汉密顿焦虑量表 | 第49-50页 |
附录二 焦虑自评量表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