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庙大桥施工仿真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施工监控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线型控制 | 第16页 |
1.3.2 应力监控 | 第16页 |
1.3.3 稳定控制 | 第16-17页 |
1.3.4 温度检测 | 第17页 |
1.4 施工控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开环控制法 | 第17-18页 |
1.4.2 闭环控制法 | 第18-19页 |
1.4.3 自适应控制法 | 第19-20页 |
1.4.4 最大宽容度法 | 第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桥梁施工仿真方法及有限元理论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施工监控理论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2.2.1 正装计算分析法 | 第22-24页 |
2.2.2 倒装计算分析法 | 第24-25页 |
2.2.3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5-26页 |
2.2.4 分析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6页 |
2.3 施工技术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6-34页 |
2.3.1 杆件结构离散化 | 第27-29页 |
2.3.2 单元及结构刚度矩阵 | 第29-33页 |
2.3.3 单元杆端内力计算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张公庙大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35-52页 |
3.1 工程简介 | 第35-38页 |
3.2 张公庙大桥主桥仿真有限元模型 | 第38-42页 |
3.2.1 Midas/Civil软件介绍 | 第38页 |
3.2.2 桥梁有限单元划分 | 第38页 |
3.2.3 模型建立 | 第38-42页 |
3.3 张公庙大桥有限元分析 | 第42-50页 |
3.3.1 施工阶段 | 第42页 |
3.3.2 计算结果 | 第42-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张公庙大桥稳定性与抗震分析 | 第52-69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多跨连续梁稳定性理论 | 第52-53页 |
4.3 主墩自体稳定性分析 | 第53-56页 |
4.3.1 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4.3.2 主墩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4.3.3 运营阶段主墩稳定性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最大悬臂阶段稳定性分析 | 第56-60页 |
4.4.1 荷载组合 | 第56-57页 |
4.4.2 最大悬臂阶段稳定性分析 | 第57-60页 |
4.4.3 结论 | 第60页 |
4.5 张公庙大桥抗震分析 | 第60-67页 |
4.5.1 全桥抗震模型建立 | 第60-62页 |
4.5.2 地震响应分析 | 第62-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