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南一区中块油层开发地质特征及聚合物动态调整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2页 |
0.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0.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南一区中块油层地质特征研究 | 第12-34页 |
1.1 地质层序及层组划分 | 第12页 |
1.2 构造特征 | 第12-13页 |
1.3 沉积特征 | 第13-24页 |
1.3.1 加密前后沉积特征差异分析 | 第13-20页 |
1.3.2 沉积单元特征 | 第20-21页 |
1.3.3 砂体连通厚度特征 | 第21-22页 |
1.3.4 储量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1.3.5 夹层发育特征 | 第23-24页 |
1.4 储层特征 | 第24-32页 |
1.4.1 岩石学特征 | 第24页 |
1.4.2 储层厚度特征 | 第24-28页 |
1.4.3 韵律特征 | 第28-31页 |
1.4.4 渗透率特征 | 第31-32页 |
1.5 流体性质 | 第32-33页 |
1.6 油藏压力与温度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注入采出井的调整方法研究 | 第34-44页 |
2.1 空白水驱阶段 | 第34-36页 |
2.1.1 空白水驱开发特征 | 第34-35页 |
2.1.2 油层动用程度 | 第35-36页 |
2.2 聚合物驱注入方式设计 | 第36-37页 |
2.2.1 分层井设计 | 第36-37页 |
2.2.2 调剖井设计 | 第37页 |
2.3 注入采出井的调整方法 | 第37-44页 |
2.3.1 注聚前期 | 第37-38页 |
2.3.2 注聚中前期 | 第38-40页 |
2.3.3 注聚中期 | 第40-41页 |
2.3.4 注聚中后期 | 第41-42页 |
2.3.5 注聚后期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注入参数与油层的匹配性研究 | 第44-53页 |
3.1 不同韵律组成的模型 | 第44-50页 |
3.2 注入参数与油层匹配性 | 第50-53页 |
第四章 采出井见效规律认识 | 第53-63页 |
4.1 综合含水变化特征 | 第53-56页 |
4.2 增油变化特征 | 第56-58页 |
4.3 影响开发效果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4.4 区块采出程度及提高采收率特征 | 第60-63页 |
第五章 不同阶段措施效果研究及效果 | 第63-69页 |
5.1 不同阶段措施效果研究 | 第63-67页 |
5.1.1 注聚前期 | 第63-64页 |
5.1.2 注聚中前期 | 第64-65页 |
5.1.3 注聚中期 | 第65页 |
5.1.4 注聚中后期 | 第65-67页 |
5.1.5 注聚后期 | 第67页 |
5.2 注聚后开发状况 | 第67-69页 |
5.2.1 区块基本情况 | 第67-68页 |
5.2.2 采出状况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