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34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1.2 实验试剂及实验器材 | 第13-17页 |
1.1.3 实验大鼠处理 | 第17页 |
1.1.4 行为学检测 | 第17-18页 |
1.1.5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和GFAP的共定位 | 第18-19页 |
1.1.6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 | 第19-22页 |
1.1.7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1.2 结果 | 第22-25页 |
1.2.1 行为学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1.2.2 GFAP和BDNF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1.2.3 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水平 | 第24-25页 |
1.3 讨论 | 第25-29页 |
1.3.1 抑郁症行为学检测 | 第26页 |
1.3.2 抑郁症与星形胶质细胞及BDNF的改变 | 第26-29页 |
1.4 结论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第2章 综述 星形胶质细胞与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 第34-55页 |
2.1 关于抑郁症星形胶质细胞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34-43页 |
2.1.1 在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 第34-35页 |
2.1.2 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在抑郁症和抗抑郁治疗中的表达变化 | 第35-39页 |
2.1.3 星形胶质细胞的其他功能及其病理结果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 第39-41页 |
2.1.4 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病理学的独特模式 | 第41-42页 |
2.1.5 小结 | 第42-43页 |
2.2 抗抑郁药对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作用 | 第43-47页 |
2.2.1 BDNF | 第43-44页 |
2.2.2 VEGF | 第44-45页 |
2.2.3 FGF2 | 第45页 |
2.2.4 GDNF | 第45-46页 |
2.2.5 IGF1 | 第46-47页 |
2.3 展望与前景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