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与模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研究背景第13-19页
        1.2.1 相关项目支持第13页
        1.2.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13-14页
        1.2.3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第14-17页
        1.2.4 等级保护建设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9-29页
        1.3.1 可信计算技术第19-24页
        1.3.2 安全操作系统第24-28页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29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9-30页
    1.5 结构安排第30-32页
第二章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体系结构第32-52页
    2.1 高等级信息系统三层防护体系第32-35页
        2.1.1 高等级信息系统概述第32-34页
        2.1.2 三层防护体系的部署第34-35页
    2.2 计算环境中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第35-40页
        2.2.1 应用系统典型安全问题第36-37页
        2.2.2 现有安全解决方案分析第37-38页
        2.2.3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第38-40页
    2.3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架构第40-50页
        2.3.1 平台总体框架第40-44页
        2.3.2 平台体系结构第44-48页
        2.3.3 等级保护标准比对第48-50页
    2.4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安全性第50-51页
    2.5 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面向安全计算环境的应用隔离模型第52-70页
    3.1 典型安全隔离模型研究第52-57页
        3.1.1 沙箱模型第52-53页
        3.1.2 虚拟化模型第53-57页
        3.1.3 存在问题分析第57页
    3.2 安全计算环境基本概念第57-60页
        3.2.1 计算环境第57-59页
        3.2.2 安全计算环境第59-60页
    3.3 应用隔离模型构建思路第60-62页
        3.3.1 应用域组成第60-61页
        3.3.2 模型总体架构第61-62页
    3.4 应用隔离模型描述第62-68页
        3.4.1 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第62-64页
        3.4.2 程序启动控制规则第64-65页
        3.4.3 安全隔离基本规则第65-66页
        3.4.4 安全性分析第66-68页
    3.5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面向安全计算环境的信息交互模型第70-84页
    4.1 无干扰理论概述第70-71页
        4.1.1 无干扰理论发展第70-71页
        4.1.2 无干扰理论基本内容第71页
    4.2 无干扰理论形式化分析第71-74页
        4.2.1 模型元素及关系第71-72页
        4.2.2 安全性判定定理第72-74页
    4.3 信息交互模型构建思路第74-76页
        4.3.1 相关问题分析第74页
        4.3.2 模型总体架构第74-76页
    4.4 信息交互模型描述第76-83页
        4.4.1 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第76-78页
        4.4.2 约束条件描述第78-79页
        4.4.3 信息交互规则第79-80页
        4.4.4 安全性分析第80-83页
    4.5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面向安全计算环境的语义传递模型第84-102页
    5.1 基于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增强第84-86页
        5.1.1 支持应用类安全的操作系统安全架构第84-86页
        5.1.2 主流操作系统对应用服务的安全保障第86页
    5.2 访问控制语义分析第86-88页
        5.2.1 访问控制语义组成第87页
        5.2.2 访问控制语义表现形式第87-88页
    5.3 语义传递模型构建思路第88-93页
        5.3.1 模型总体架构第88-89页
        5.3.2 模型工作流程第89-91页
        5.3.3 安全管道分析第91-93页
    5.4 语义传递模型描述第93-101页
        5.4.1 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第94-95页
        5.4.2 安全管道描述第95-98页
        5.4.3 语义传递规则第98-100页
        5.4.4 安全性分析第100-101页
    5.5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基于 SELinux 的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第102-120页
    6.1 SELinux 操作系统概述第102-104页
        6.1.1 基本安全架构第102-103页
        6.1.2 安全服务器第103页
        6.1.3 对象管理器第103-104页
    6.2 可信初始化机制第104-105页
        6.2.1 平台信任链的传递第104-105页
        6.2.2 用户身份可信认证第105页
    6.3 横向安全机制第105-110页
        6.3.1 模块组成基本架构第105-106页
        6.3.2 资源的划分与映射第106-107页
        6.3.3 应用程序可信启动第107-109页
        6.3.4 信息交互安全控制第109-110页
    6.4 纵向安全机制第110-113页
        6.4.1 模块组成基本架构第111-112页
        6.4.2 访问控制语义获取第112-113页
        6.4.3 访问控制语义传递第113页
        6.4.4 访问控制语义执行第113页
    6.5 安全集中管理第113-119页
        6.5.1 三权分立协作流程第114页
        6.5.2 系统管理子系统第114-115页
        6.5.3 安全管理子系统第115-118页
        6.5.4 审计管理子系统第118-119页
    6.6 小结第119-12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3页
    7.1 主要工作总结第120-121页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附录第131-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老爷府油田水驱规律评价
下一篇: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及其接枝聚合动力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