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 | 第14-15页 |
1.3 现有预防输尿管损伤的方法与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近红外荧光成像原理 | 第17-19页 |
1.5 荧光基团 | 第19-21页 |
1.6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亚甲基蓝荧光特性研制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 | 第23-36页 |
2.1 亚甲基蓝的性质 | 第23页 |
2.2 系统组成结构及实现 | 第23-27页 |
2.2.1 光学模块 | 第24-26页 |
2.2.2 图像后处理模块 | 第26-27页 |
2.3 软件处理及机械加工 | 第27页 |
2.4 实验验证 | 第27-34页 |
2.4.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4.3 实验结果 | 第29-34页 |
2.5 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兼容多探头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页 |
3.1 IRDye800CW (CW800-CA)的性质 | 第36-37页 |
3.2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7-39页 |
3.2.1 光学模块 | 第37-39页 |
3.2.2 图像后处理模块 | 第39页 |
3.3 机械加工 | 第39-40页 |
3.4 实验验证 | 第40-46页 |
3.4.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3.4.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近红外荧光基团ZW800-1的合成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4.2.1 ZW800-1合成 | 第47-50页 |
4.2.2 化合物结构分析 | 第50页 |
4.2.3 ZW800-1荧光光谱分析 | 第50页 |
4.2.4 ZW800-1荧光成像 | 第50-5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4.3.1 化合物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4.3.2 ZW800-1荧光光谱测量 | 第52-54页 |
4.3.3 ZW800-1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54-56页 |
4.4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CW800-CA与ZW800-1在大鼠模型腹部术中输尿管识别的应用研究 | 第57-73页 |
引言 | 第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5.1.2 CW800-CA/ZW800-1荧光光谱测量 | 第58页 |
5.1.3 CW800-CA/ZW800-1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58页 |
5.1.4 Wistar鼠尿液收集分析 | 第58-59页 |
5.2 在体、离体实验 | 第59-60页 |
5.2.1 在体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59页 |
5.2.2 离体组织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59-6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0-70页 |
5.3.1 CW800-CA与ZW800-1荧光光谱测量 | 第60-64页 |
5.3.2 CW800-CA与ZW800-1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64-65页 |
5.3.3 Wistar鼠尿液收集分析 | 第65-66页 |
5.3.4 Wistar鼠在体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66-68页 |
5.3.5 离体组织近红外荧光成像 | 第68-70页 |
5.4 讨论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录1 | 第8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