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立体视觉 | 第9-10页 |
1.2 双目立体视觉 | 第10-13页 |
1.3 立体图对的获取与立体效果的评价 | 第13-16页 |
1.3.1 立体图对的获取 | 第14-15页 |
1.3.2 立体效果的评价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双目体视原理及视疲劳问题 | 第19-36页 |
2.1 人眼视觉生理特性 | 第19-22页 |
2.1.1 人眼视觉系统 | 第19-20页 |
2.1.2 立体视觉的深度线索 | 第20-21页 |
2.1.3 视界圆与Panum融合区 | 第21-22页 |
2.2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 第22-29页 |
2.2.1 双目视觉原理及几何模型 | 第22-24页 |
2.2.2 平视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视差值 | 第24-25页 |
2.2.3 会聚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视差值 | 第25-27页 |
2.2.4 视差与深度的关系 | 第27-29页 |
2.3 视疲劳的体视与环境因素 | 第29-36页 |
2.3.1 辐辏与焦点调节不一致引起的视疲劳 | 第29-31页 |
2.3.2 视差引起的视疲劳 | 第31-34页 |
2.3.3 视疲劳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双目体视的投影基础与参数 | 第36-55页 |
3.1 空间实体的投影与体视变换 | 第36-41页 |
3.2 虚拟场景中坐标系的转化 | 第41-45页 |
3.2.1 世界坐标系到观察坐标系的变换 | 第41-44页 |
3.2.2 观察坐标系到屏幕坐标系的变换 | 第44-45页 |
3.3 观测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对应 | 第45-47页 |
3.3.1 双眼-显示器屏幕的观察空间 | 第45-46页 |
3.3.2 投影中心-管线模型的绘制空间 | 第46-47页 |
3.4 双目体视系统的参数 | 第47-53页 |
3.4.1 Panum融合区对视差与景深的限制 | 第47-50页 |
3.4.2 会聚角对视差与景深的限制 | 第50-51页 |
3.4.3 根据定位精度讨论左右投影中心的距离与模型到投影中心连线的垂距的比值 | 第51-53页 |
3.5 左右投影中心间的距离与模型到其连线的垂距的最佳比值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基于OpenGL的管线模型的建立与立体显示 | 第55-68页 |
4.1 基于OpenGL的管线三维建模 | 第55-61页 |
4.1.1 管网空间位置 | 第56-57页 |
4.1.2 管段建模 | 第57-58页 |
4.1.3 管段衔接处的圆滑处理 | 第58-60页 |
4.1.4 图形渲染 | 第60-61页 |
4.2 管线模型左右立体片对的获取 | 第61-63页 |
4.2.1 左右立体图像获取 | 第61-63页 |
4.2.2 图像重编码 | 第63页 |
4.3 管线模型的立体显示 | 第63-65页 |
4.4 管线模型立体显示效果的半定量评价 | 第65-68页 |
4.4.1 视差图的获取 | 第65页 |
4.4.2 立体显示效果评价的半定量实验 | 第65-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