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跟踪技术的时间模型可用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眼跟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可用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时间、时间模型及可视化研究 | 第19-32页 |
2.1 时间属性 | 第19-21页 |
2.1.1 时间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时间 | 第20-21页 |
2.2 时间信息可视化 | 第21-27页 |
2.2.1 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 | 第22-25页 |
2.2.2 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 | 第25-26页 |
2.2.3 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 | 第26页 |
2.2.4 其他的时间可视化分类方法 | 第26-27页 |
2.3 时间模型 | 第27-32页 |
2.3.1 模型概述 | 第27-29页 |
2.3.2 模型作为时间参考坐标系的表达 | 第29页 |
2.3.3 模型作为时间数据的表示系统 | 第29-30页 |
2.3.4 模型作为时间交互工具 | 第30-31页 |
2.3.5 模型作为动态控制的参考系和交互工具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可用性评估及方法研究 | 第32-39页 |
3.1 可用性的概念 | 第32-33页 |
3.1.1 可用性的定义 | 第32页 |
3.1.2 可用性质量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3.2 可用性评估方法 | 第33-37页 |
3.2.1 启发式评估 | 第33页 |
3.2.2 认知过程浏览 | 第33-34页 |
3.2.3 可用性测试 | 第34-37页 |
3.2.4 焦点小组研究 | 第37页 |
3.3 时间模型的可用性评估方法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时间模型的可用性测试 | 第39-76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39-41页 |
4.2 实验准备 | 第41-46页 |
4.2.1 实验数据 | 第41页 |
4.2.2 实验工作环境 | 第41-43页 |
4.2.3 实验问题 | 第43-45页 |
4.2.4 实验用户 | 第45-46页 |
4.2.5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4.3 测试 1 | 第46-57页 |
4.3.1 测试问题 | 第46-47页 |
4.3.2 执行测试 | 第47页 |
4.3.3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4.3.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4.4 测试 2 | 第57-67页 |
4.4.1 测试问题 | 第57页 |
4.4.2 执行测试 | 第57页 |
4.4.3 数据处理 | 第57-62页 |
4.4.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4.5 时间模型的用户行为分析 | 第67-74页 |
4.5.1 概述 | 第67页 |
4.5.2 用户行为分析 | 第67-74页 |
4.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