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大白菜论文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的影响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4页
缩略词表第5-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娃娃菜简介第9页
    1.2 氮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9-13页
        1.2.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叶绿素的影响第11页
        1.2.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蔬菜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影响第11-13页
    1.3 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对氮素供应的响应第13-15页
        1.3.1 局部供应硝酸盐对侧根生长的刺激效应第13页
        1.3.2 根际高硝酸盐对侧根的抑制效应第13-14页
        1.3.3 高C/N比率抑制侧根的发生第14页
        1.3.4 L-谷氨酸抑制初生根生长、刺激根分枝第14页
        1.3.5 根对氮素供应的形态学适应的生理和生态意义第14-15页
    1.4 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第15-16页
    1.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氮素吸收及相关酶的影响第16-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2.2 供试材料第18页
    2.3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4 样品采集和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9-21页
        2.4.1 株幅投影面积和生物量、株高的测定第19页
        2.4.2 根系生理生化第19-20页
            2.4.2.1 根系活力的测定第19页
            2.4.2.2 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直径及根系体积第19-20页
        2.4.3 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4.3.1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4.3.2 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测定第20页
            2.4.3.3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测定第20页
        2.4.4 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0-21页
            2.4.4.1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20-21页
            2.4.4.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动态测定第21页
            2.4.4.3 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动态测定第21页
        2.4.5 物候期统计第21页
    2.5 数据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2-38页
    3.1 不同氮素形态的配施对娃娃菜生长的影响第22-24页
        3.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株幅投影面积的影响第22页
        3.1.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株高的影响第22-23页
        3.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的影响第23-24页
    3.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4-32页
        3.2.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不同时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24-26页
        3.2.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叶片不同时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6-27页
        3.2.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7-28页
        3.2.4 硝铵占总氮比例与 ΦPSII的二元多项式曲线回归分析第28-29页
        3.2.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不同生育期的娃娃菜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29-31页
        3.2.6 硝铵占总氮比例与Pn二次多项式曲线回归分析第31-32页
    3.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莲座期娃娃菜根系生理生化的影响第32-34页
        3.3.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根系活力、根冠比的影响第32-33页
        3.3.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莲座期根系形态的影响第33-34页
    3.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3.4.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体内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4.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体内氮素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第35-36页
    3.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莲座率、结球率的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38-45页
    4.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不同生育期娃娃菜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4.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株幅投影面积的影响第38页
        4.1.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株高的影响第38-39页
        4.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地上、地下部的影响第39页
    4.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9-41页
        4.2.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叶绿素的影响第39-40页
        4.2.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影响第40-41页
        4.2.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41页
    4.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根系生理生化的影响第41-42页
        4.3.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对娃娃菜根系活力、根冠比的影响第41-42页
        4.3.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对娃娃菜根系生长形态的影响第42页
    4.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游离氨基酸及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42-44页
        4.4.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第42-43页
        4.4.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NR的影响第43页
        4.4.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GS的影响第43页
        4.4.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GOT的影响第43-44页
        4.4.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GPT的影响第44页
        4.4.6 氮素代谢酶与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相关性第44页
    4.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莲座率、结球率的影响第44-45页
全文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导师简介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后ASM处理调控厚皮甜瓜果实活性氧代谢及抗性相关酶的分子和生化机理
下一篇:美洲南瓜4CL基因和抗白粉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