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分解方法分辨出跨越2到3个时间尺度的针肋型微通道沸腾传热机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两相流流型研究 | 第9-11页 |
1.2.2 压降特性 | 第11-13页 |
1.2.3 沸腾传热特性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微通道流动换热实验系统 | 第17-25页 |
2.1 实验测试段 | 第17-19页 |
2.1.1 实验段结构 | 第17-18页 |
2.1.2 实验段加工工艺 | 第18-19页 |
2.2 实验闭式循环回路系统 | 第19-21页 |
2.3 微流体光学平台 | 第21-22页 |
2.3.1 微流体光学平台的组成部分、功能及优点 | 第21页 |
2.3.2 红外热成像仪的标定 | 第21-22页 |
2.4 微流体实验平台的调试及误差分析 | 第22-24页 |
2.4.1 实验平台的调试 | 第22页 |
2.4.2 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硅基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25-37页 |
3.1 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 第25-29页 |
3.1.1 实验步骤 | 第25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5-29页 |
3.2 硅基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29-33页 |
3.2.1 准稳定沸腾模式 | 第29-30页 |
3.2.2 周期性沸腾模式 | 第30-32页 |
3.2.3 沸腾模式的分区 | 第32-33页 |
3.3 针肋微通道内的沸腾流型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多时间尺度耦合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研究 | 第37-55页 |
4.1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7-40页 |
4.2 沸腾不稳定性机理分析 | 第40-54页 |
4.2.1 第一类沸腾不稳定性 | 第41-45页 |
4.2.2 第二类沸腾不稳定性 | 第45-51页 |
4.2.3 第三类沸腾不稳定性 | 第51-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相关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