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同涨同跌现象研究--基于投资者结构变化与指数运行方式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概述 | 第9页 |
1.1.1 背景分析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 第9-10页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本文结构 | 第10页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1页 |
第2章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4页 |
第3章我国证券市场同涨同跌现象分析 | 第14-26页 |
3.1 同涨同跌的概念及度量 | 第14-18页 |
3.1.1 同涨同跌的概念 | 第14-15页 |
3.1.2 同涨同跌的度量方法 | 第15-18页 |
3.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第18-22页 |
3.2.1 我国个人投资者 | 第18-19页 |
3.2.2 我国机构投资者 | 第19-22页 |
3.3 指数运行方式 | 第22-25页 |
3.3.1 上证指数运行与机构投资者变化分析 | 第22-23页 |
3.3.2 创业板指运行与机构投资者变化分析 | 第23-25页 |
3.4 同涨同跌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1 股价波动同涨同跌与价格信息效率 | 第25-26页 |
3.4.2 股价波动同涨同跌与经济运行效率 | 第26页 |
3.4.3 股价波动同涨同跌与证券市场筛选机制 | 第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第4章 我国证券市场的同涨同跌现象的主导因素 | 第26-32页 |
4.1 宏观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4.1.1 宏观经济因素 | 第26-27页 |
4.1.2 宏观经济政策 | 第27-28页 |
4.2 中观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4.2.1 证券运行环境 | 第28-29页 |
4.2.2 投资者行业状况 | 第29页 |
4.3 微观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4.3.1 公司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4.3.2 公司经营状况与战略 | 第30-32页 |
4.3.3 公司规模和品牌效应 | 第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页 |
第5章 对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研究借鉴 | 第32-39页 |
5.1 美国证券市场研究 | 第32-35页 |
5.1.1 美国证券市场概述 | 第32-33页 |
5.1.2 美国证券市场构成 | 第33-34页 |
5.1.3 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 第34-35页 |
5.2 台湾证券市场研究 | 第35-37页 |
5.2.1 台湾证券市场概述 | 第35页 |
5.2.2 台湾证券市场的结构 | 第35-36页 |
5.2.3 台湾证券市场特征 | 第36-37页 |
5.3 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6.1 总结 | 第39页 |
6.2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