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1-14页 |
| 1.2.1 锂离子电池特点 | 第11-12页 |
| 1.2.2 锂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1.2.3 锂电池的类型应用领域及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3 锂电池负极材料 | 第14-20页 |
| 1.3.1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 第16-17页 |
| 1.3.2 人造石墨及硬炭和软炭负极材料 | 第17-20页 |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4.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0-21页 |
| 1.4.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2-30页 |
| 2.1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 2.2 制备工艺 | 第23-25页 |
| 2.2.1 工艺路线 | 第23-24页 |
| 2.2.2 煤基石墨化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24-25页 |
| 2.3 材料表征 | 第25-26页 |
| 2.3.1 元素分析 | 第25页 |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5页 |
| 2.3.3 X射线衍射 | 第25-26页 |
| 2.4 石墨类电极的制备与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 第26-27页 |
| 2.4.1 电极片的制备 | 第26页 |
| 2.4.2 电池组装 | 第26-27页 |
|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2.5.1 恒流充放电 | 第27页 |
| 2.5.2 循环伏安 | 第27页 |
| 2.5.3 交流阻抗 | 第27-28页 |
| 2.5.4 倍率性能 | 第28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石墨化处理对煤基炭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0-42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石墨化处理温度对煤基炭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0-39页 |
| 3.2.1 石墨化处理温度对无烟煤基炭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0-35页 |
| 3.2.2 石墨化处理温度对烟煤基炭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2.3 石墨化处理温度对褐煤基炭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3 石墨化处理过程中不同变质程度煤基炭材料的结构变化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煤基石墨化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60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无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50页 |
| 4.2.1 热处理温度对无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充放电性能影响 | 第42-46页 |
| 4.2.2 热处理温度对无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倍率及循环性能影响 | 第46-48页 |
| 4.2.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8-49页 |
| 4.2.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9-50页 |
| 4.3 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 4.3.1 热处理温度对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充放电性能影响 | 第50-52页 |
| 4.3.2 热处理温度对烟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倍率及循环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 4.3.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3-54页 |
| 4.3.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4-55页 |
| 4.4 褐煤基石墨化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5-58页 |
| 4.4.1 热处理温度对褐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充放电性能影响 | 第55-56页 |
| 4.4.2 热处理温度对褐煤基石墨化炭材料倍率及循环性能影响 | 第56-57页 |
| 4.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7页 |
| 4.4.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7-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煤中灰分对石墨化炭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60-70页 |
| 5.1 引言 | 第60页 |
| 5.2 灰分对石墨化炭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60-64页 |
| 5.3 灰分对石墨化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 6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 | 第70-72页 |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 6.2 创新点 | 第71页 |
| 6.3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8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