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13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11页 |
1.2 仪器与方法 | 第11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11-12页 |
1.4 质量控制 | 第12-13页 |
2 结果 | 第13-22页 |
2.1 甲状腺结节的显示 | 第13页 |
2.2 甲状腺病变大小、强化与边缘 | 第13-15页 |
2.3 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钙化 | 第15-17页 |
2.4 颈部淋巴结情况 | 第17-19页 |
2.5 骨转移及血供情况 | 第19-20页 |
2.6 两组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比较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6页 |
3.1 正常甲状腺 | 第22页 |
3.2 病灶大小、密度、轮廓及强化表现 | 第22-23页 |
3.3 钙化 | 第23页 |
3.4 血供及血管表现 | 第23页 |
3.5 骨转移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第23-24页 |
3.6 淋巴结转移 | 第24页 |
3.7 甲状腺局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第24-25页 |
3.8 甲状腺局灶性疾病的超声征象 | 第25-26页 |
4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综述 | 第29-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个人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