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巷道支护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工业试验矿井概况 | 第14-23页 |
2.1 矿井概况 | 第14页 |
2.2 5101 回风顺槽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2.2.1 矿井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第14-15页 |
2.3 煤岩力学参数测试 | 第15-21页 |
2.3.1 煤岩体地质力学概念 | 第15页 |
2.3.2 测试内容 | 第15-16页 |
2.3.3 围岩钻孔结构观察 | 第16-18页 |
2.3.4 地应力测量 | 第18-19页 |
2.3.5 巷道围岩强度测试 | 第19-21页 |
2.3.6 5101 回风顺槽各岩层材料参数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锚杆支护机理研究及原方案支护效果分析 | 第23-50页 |
3.1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23-25页 |
3.2 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25-29页 |
3.2.1 及时提供围岩表面支护抗力,控制围岩有害变形的发展 | 第25-26页 |
3.2.2 加固围岩提高岩体整体性 | 第26-28页 |
3.2.3 改善围岩体的变形性能 | 第28-29页 |
3.3 树脂锚杆及其配套构件的合理选择 | 第29-39页 |
3.3.1 锚杆杆体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2 锚杆树脂锚固剂 | 第31-32页 |
3.3.3 锚杆托盘及螺母 | 第32-33页 |
3.3.4 锚杆支护“三径”合理匹配 | 第33-34页 |
3.3.5 锚固形式和预紧力的合理选择 | 第34-36页 |
3.3.6 护表构件的合理选择 | 第36页 |
3.3.7 锚索补强参数的合理选择 | 第36-39页 |
3.4 原支护方案效果的研究 | 第39-48页 |
3.4.1 原支护方案及稳定性分析 | 第39-43页 |
3.4.2 原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 第43-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4 支护方案的优化及效果分析 | 第50-58页 |
4.1 方案的设计 | 第50-52页 |
4.1.1 设计方案一 | 第50-51页 |
4.1.2 设计方案二 | 第51-52页 |
4.2 优化方案的数值模拟及效果分析 | 第52-56页 |
4.2.1 方案一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4.2.2 方案二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3-56页 |
4.3 不同支护方案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5 掘进施工工艺优化 | 第58-64页 |
5.1 5101 回风巷掘进工艺 | 第58-60页 |
5.1.1 综掘工艺流程 | 第58-59页 |
5.1.2 巷道支护工艺 | 第59-60页 |
5.2 5101 掘进施工工艺优化 | 第60-63页 |
5.2.1 多工序交叉平行作业 | 第60-61页 |
5.2.2 支护工艺优化 | 第61-63页 |
5.2.3 作业循环方式 | 第63页 |
5.3 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